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田園綜合體這個概念逐漸在農業創富者這個圈子中流行起來,從政策解讀上來看,田園綜合體是以一種可以讓企業參與、帶有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農業旅游產業與鄉村結合、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創新鄉鎮發展,形成產業變革、帶來社會發展,重塑我國鄉村的美麗田園、美麗小鎮。
要實現田園綜合體,首先要有產業作支撐。就目前來看,中國大多數的農村都還處于比較原始的農家樂階段,只是零散的小門小戶,毫無規模化可言。稍微條件好一點鄉村,也做了關于美麗鄉村題材的事情和休閑農業旅游項目,這些呢基本都是以吸引城里人觀光旅游和體驗農事生產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鄉村旅游是目前唯一通過資源優勢吸引城市各類先進要素持續向農村流動的農業形態,要想做好田園綜合體,首先要把鄉村旅游這個“里子”做好。
說起鄉村旅游,不是什么吃農家飯、采摘瓜果等這種低級的農事體驗,在鄉村做文旅產業必須要有清晰的定位,即給快節奏生活的人提供一個放松身心的環境,把想要釋放壓力的人吸引來農村體驗生活,享受被城市包裹之外的樂趣。具體做法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考慮:
一、文化加持,賦予農業更多的內涵
中國農村是盛世鄉愁的存放地,是中國五千年來農耕文化綿延不絕的溫床,在以旅游為先導的產業集聚過程中,要注重挖掘本地方的歷史文化資源,產業的設計要有利于延續傳統文化,融入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克服高樓大廈的城市規模,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圖景應在這里充分展現,塑造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方式的真實風貌,讓游客在體驗閑適、體驗自然風光、體驗農事的過程中,領悟古人對生活的理解與把握,獲得內心的那一種安詳與和諧。
這樣通過創意的加持,文化的加持,賦予農業更多的內涵,使其變得別具一格,設計的產品自然能夠賣得更貴一些,也能為休閑農業增加吸引力,賦予休閑農業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達到讓農民增收、農村增美、企業增效、城市增輝的目的。
二、農事體驗,設計豐富的項目吸引城市居民前來游玩
依托觀賞型農田、瓜果園、觀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水際風光區等等現有的基礎,將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設計的體驗活動,為鄉村增添無數樂趣,城市居民則通過身臨其境地體驗農業、農村、農民資源,滿足其愉悅身心地需求,使游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田園風光和農業魅力,達到吸引人流、提升土地價值的目的。
在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基礎上,從資源、產業、情感、文化等方面入手,利用五覺系統(即聽、視、嗅、味、觸)來滿足客源的各種需求而創造的綜合產品體系,包括農家風情建筑(如莊園別墅、小木屋、傳統民居等)、鄉村風情活動場所(特色商街、主題演藝廣場等)、垂釣區等。休閑聚集區使游人能夠深入農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農業帶來的樂趣。
三、因地制宜,利用資源稟賦發展循環農業
發展循環農業,是資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路徑,就是利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廢棄污染最小化的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同時這是一種勞動密集性產業,以緩解農民工大量外流,鄉村親族的紐帶越來越淡薄的現實困境。有利于鄉親們離土不離鄉,就地城鎮化,增加鄉村居民點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歸屬感。
綜上所訴,在基礎性產業和新興驅動性產業發展起來之后,該地區就可以展開人居環境建設,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三類人群營造新型鄉村、小鎮,形成社區群落,這是田園綜合體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田園綜合體”現在可謂是剛剛萌動,正處于醞釀和試點培育期,前面一片“新藍海”,有望成為繼特色小鎮之后的下一個投資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