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韶關市作為生態發展區,產業發展必須有更高的生態環保要求。近年來,韶關市切實抓實節能降耗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依法實施節能監察,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節能技改,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著力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取得了頗為喜人的成績。
技改創新撬動節能提質增效
過去數年,韶關市充分利用國家節能減排示范城市財政資金扶持契機,做好示范城市典型示范項目篩選和實施工作,推動重點耗能企業實施節能技改項目。
位于曲江區烏石鎮的廣東省韶關粵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韶關發電廠),從2006年開始,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推進“2×600MW上大壓小”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通過關停4×50MW,2×200MW等落后燃煤機組,新建2×600MW超臨界燃煤機組,節能113647噸標煤。
韶關發電廠在節能減排工作中取得了實質成效,無獨有偶,乳源東陽光電化廠可真正稱得上是韶關市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標桿企業。
乳源東陽光電化廠為合理利用離子膜燒堿項目產生的副產品氫氣,建設了雙氧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主要生產食品級和工業級的雙氧水產品,每年生產規格為27.5%的雙氧水達15萬噸。項目建成后,實現年新增收入14400萬元,凈利潤2637萬元,可綜合利用氫氣資源7000噸。
市經信局能源和循環經濟科工作人員黃婕莉介紹,2017年,韶關市共完成了兩批次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申報項目審核,55個項目通過專家組的驗收。其中,認定27個節能技改項目的總投資額為516319.33萬元,總節能量為208250.39噸標煤;25個資源綜合利用及清潔生產項目認定的總投資額為169341.97萬元;認定3個企業能管中心項目的總投資額為1520.99萬元。
全面監察促進能效大幅提升
為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強能源管理,找出節能潛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韶關市采取聽取匯報、查閱基礎資料、赴生產工序現場檢查及對技術改造項目進行現場拍照記錄等方式,對被監察單位的總體用能情況全面監察。
在節能監察過程中,以企業、項目或公共機構等為單位,經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對其在能源管理組織結構及體系建設、能源計量、監測和統計情況和淘汰或者限制使用落后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以及生產設備、設施、工藝和材料以及節能管理規章制度以及規章規定等眾多方面進行監察,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7家監察任務量。
“韶關市如期建成能耗監控大數據管理平臺,目前有10家企業實現實時數據采集,113家企業按月度報送能源利用狀況。”黃婕莉表示,在此期間,全市完成電機進度總功率11.17837萬千瓦,完成比例達111.78%;完成韶關市第一批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項目核查,更換高效節能變壓器271臺,改造容量20.6155萬千伏安,電機能效大幅提升。
循環改造推進園區綠色發展
近年來,韶關市加快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制定和印發了《韶關市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推進計劃(2014-2016年)》,把循環改造作為各類園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推進園區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當前,韶關市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曲江經濟開發區、乳源經濟開發區等8個園區被認定為“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并獲得省財政資金扶持。
其中,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簡稱莞韶園)于2015年列入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同時被認定為第三批廣東省循環經濟工業園。通過實施循環化改造,莞韶園兩大主導產業已初步形成較為簡單的靜脈產業鏈,生產過程副產物及廢料基本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
“目前,莞韶園已配套了一些資源綜合利用設施。”黃婕莉介紹,莞韶園內的韶能集團韶關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可通過回收林木業、生物制藥產業及健康產業的秸稈廢渣作為原料,進行生物質能發電。2014年投產以來,每年可利用各種生物質廢料36.9萬噸,發電3.6億千瓦時。通過資源綜合利用,園區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料再利用率近100%,在大幅降低了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的同時,節約了生產成本,產生了良好的循環經濟示范效應。
韶關市著力推動園區內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2016年至2017年,全市累計完成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企業135家,超額完成《韶關市“十三五”綠色清潔生產工作推行方案》制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同時,全面落實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清查4家涉鋼企業,共淘汰10家鋼鐵企業203萬噸落后產能,全市未出現生產“地條鋼”現象。
除此之外,韶關市大力扶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先后以設備更新事后獎補的方式扶持了21家企業,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扶持了5家企業,以企業技術改造事后獎補(普惠性)政策扶持了44家企業,并扶持了3家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進行智能化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