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來,位于濰坊東大門的昌邑市石埠經濟發展區以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商貿服務業聞名膠東半島。而最近,總投資50億元的濰水田園綜合體項目又在這里堅定有序推進,一幅壯美畫卷如詩意般初綻在濰河東岸。
沿著項目核心區已完工的櫻花長廊前行,記者看到,金字塔形的立體種植陽光溫室雛形初具,占地1.8萬平方米的高科農業展示中心已完成主體建設,智能育苗大棚魚菜共生系統進入設計實施階段。據了解,該項目總體規劃布局為建設核心區域板塊、輻射帶動板塊、生態景觀板塊“三大板塊”,規劃占地面積3萬畝,其中,核心區6453畝,重點打造“一帶一廊兩翼三組團”,計劃2019年建成運營。
鄉村興則中國興,農民富則中國富。石埠經濟發展區黨工委書記陸振偉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石埠生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發展現代農旅產業有獨特優勢。陸振偉說,濰水田園綜合體項目是山東省唯一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承擔著改革創新、引領示范的重要作用。因此,項目建設將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共建、共贏、共享和農民共同體建設貫穿于每個環節,為真正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搭建有效平臺和載體,努力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齊魯樣板。
如白紙上作畫,要落筆成形、著墨成趣,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在產業布局上落筆,在融合發展上著墨。濰水田園項目采用“企業+涵蓋村+合作社”聯動模式,由山東濰水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濰水田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承建主體,建設周期為3年。“項目建成后,可新增直接就業800人、間接就業1萬人,吸引3000人返鄉創業,項目周邊農民可就近就地就業,年可收入4萬元。”項目負責人孫健說,項目涵蓋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每畝每年可收入2000元,年齡達到65周歲的,還可享受免費養老服務,有效實現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的“雙贏”。
鄉村振興“人”為先。濰水田園綜合體項目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開展合作,引進博士5人,簽約建設博士工作站,實行“商、旅、農、居”有機結合,規劃建設萬畝訂單農業基地、醫養綜合體、潤鵬現代農業示范園、隆達片區改造、美麗鄉村精品片區等項目,真正亮出了“濰水田園,生態綠鄉”這個金字招牌。
為壯大集體經濟,石埠經濟發展區引導項目周邊村“兩委”成立勞務公司,協調安排村民就近就業,既增加了群眾收入,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埠頭村幾位村民高興地說,在項目區打工每天賺100多元,土地流轉每年能有2000元錢。
新農村建設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項目核心區涉及到的三個村莊將規劃建設一批民宿,吸引城市居民進行農事體驗、發展休閑消費。“在家門口住著自己房子就能掙錢,我們不用再出去打工了,真好!”西孫村村民代俊華說。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建設的振興,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陸振偉表示,下一步,石埠將以濰水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為龍頭,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著力打造“農業+文創+旅游+康養+宜居”的全域田園綜合體發展新模式,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