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理事長王新奎在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2018”上表示,亞洲地區應加快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特別是要加快構建一個包括亞洲主要貿易地區在內的超級自由貿易區合作機制,以應對亞洲作為一個整體貿易區域所面臨的經濟再平衡的挑戰。
王新奎指出,面臨貿易平衡調整壓力的不單單是中國一家,亞洲作為一個整體的貿易區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同樣承受巨大的調整壓力。
他說,2017年,北美和歐洲對亞洲的貿易逆差達到了10160.9億美元,而且還在增長。這1萬多億美元當中,中國占了50%,還有5000億美元是亞洲其他區域的。因此如何擴大亞洲內部市場的需求,將成為能否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關鍵。
“我認為現在研究各種各樣的陷阱,不能把這個貿易數據裝作看不見。這么大的貿易不平衡,是幾乎所有問題的根源。”王新奎說。
他強調,貿易不平衡,單單通過關稅、配額等貿易手段是解決不了的,必須要通過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的調整來解決。在這方面,中國已經采取了措施,比如,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海南自貿試驗區文件中明確規定海南自貿區不準搞加工貿易。
“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加工貿易是造成中國大量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這是我們主動的調整。”王新奎說。
另一方面,北美的服務貿易對外順差在全球范圍具有明顯優勢,亞洲的貿易地位在如今以創新為驅動的全球化過程中難以體現。亞洲地區的服務貿易比重遠遠低于貨物貿易,甚至處于巨額逆差地位。
因此,王新奎認為,亞洲地區應當加快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一方面是減輕巨大的貿易不平衡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要盡快融入到創新知識的全球價值鏈中。
“無論是擴大亞洲貿易區域的內部市場需求,還是加強提升亞洲在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層級中的位置,均需要構建一個包括亞洲主要貿易區域在內的超級FTA(自由貿易區)合作機制。”他說。
王新奎指出,相對于北美和歐洲,亞洲內部的經濟一體化水平是最低的。2017年,北美內部貨物進出口貿易占北美進出口貨物貿易的比重在19%左右;東盟是亞洲現在唯一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區域,東盟內部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占亞洲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2.7%。
他表示,缺乏超級FTA的機制,將很難解決目前亞洲作為一個整體所面臨的經濟再平衡的挑戰。
“如何建立一個機制,包括貿易區域內主要國家在內的覆蓋亞洲大部分,或者說區域超級FTA合作機制,我認為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亞洲區域進行貿易合作的主要方向,而且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到了非常緊迫和關鍵的階段。”王新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