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業升級,提升集聚優勢,培育資智沃土。江漢區,無疑是國內城區中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標兵”。
2017年,江漢區地區生產總值1142.58億元,其中服務業占比93.45%,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067.79億元,在全省率先突破千億大關,總量和占比在全省均雄踞首位。
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一座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江漢區始終目標明確、發力精準,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服務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武漢市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江漢區率先完成了從“全國試點”到“全國示范”的“升階進位”。
今日的江漢區,商務載體建設一馬當先,金融中心地位穩固,雄踞資本高地;國際資源搶灘匯聚,商圈綜合影響力指數位居全國三甲,是頂級奢侈品牌落戶中部的首選之地。國家發改委充分肯定江漢區的發展成效:示范工作“有業績、有載體、有亮點”。
【集聚發展】
高質量發展范例
江漢區聚焦格局優化,拓展發展空間,集約節約用地,堅持產城融合,把服務業發展改革創新與中心城區宜業宜居可持續發展相結合、與武漢發展轉型相結合,讓更多高端產業、優秀企業在江漢集聚發展。
——規劃“引領”統籌“十大行動計劃”江漢區制定《江漢區建設國家現代服務業示范區實施方案》,明確了“全國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示范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將現代商貿業、現代金融業、現代商務服務業、現代時尚產業等作為未來重點扶持的示范產業,部署服務業綜合改革“十項行動計劃”。同時制定了《城市空間發展規劃》《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與發展規劃》《長江大道江漢段沿線產業規劃和城市設計》《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等。
——三大“集聚區”構筑高端服務業“產業生態圈”將武漢中央商務區、江漢經濟開發區、省金融聚集發展示范園區打造為三大中部最高端的服務業產業生態圈,立足產城融合,營造良好生態辦公環境,培育全新動能,鞏固全區服務業集聚發展的主體地位。
【體制保障】
江漢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區領導小組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專班負責組織、協調、服務各街道和職能部門,落實目標任務,在全區形成合力。
高質量發展范例
——“6+N”產業體系江漢區圍繞“產業集聚、功能集中、服務集成”,鞏固金融、商貿流通、通信信息等主導產業發展優勢,加快商務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形成全國領先的若干現代服務業集群。
——首設集聚區管委會江漢區按集聚區設置行政管理機構,先后設立江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武漢中央商務區管委會、武漢金融街(省金融集聚發展示范園區)管委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具體承擔規劃、建設、招商、管理、服務等職能,確保集聚區各具特色。
【項目支撐】
江漢區布局服務業“全產業鏈”,轄區內先后建成火鳳凰云計算基地、花園道文創產業園、中國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江漢創谷、紅T時尚創意街區等功能性項目,不斷為服務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集聚發展搭建平臺和載體。
高質量發展范例
——深耕青年路“輝煌七公里”精益求精推進華融開放健康城、嘉裕酒店、廣電新演播廳等高端樓宇建設。優化產業形態,引進金融、文創等重大項目,形成以時尚創意、文化旅游、金融商務為主的產業格局,將“老CBD”(武廣—中山公園—西北湖片區)、“新CBD”(武漢中央商務區)融為一體,形成“全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
——實施“創谷計劃”深化江漢經濟開發區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多園”試點,實施“創谷計劃”,做強創新孵化平臺,建設一批小微科創園,打造一批專業性強、特色鮮明的眾創空間。圈外數字創意產業園,創意設計板塊助力“設計之都”建設。京山輕機智能制造產業園、子湖工業園、創業中心一號樓改造等項目加快實施。
多年來,江漢區對標北上廣深的先進城區,持續推進投融資、土地資源、統計監測、放管服相結合等改革創新,增強服務業發展活力。
【改革推進】
高質量發展范例
──“三辦”落地見效簡政放權深化以“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為重點的區級綜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區行政審批局全面升級,設立街道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網上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完善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行政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大大縮短,不動產登記辦結率居中心城區之首。
——金融創新助力民營經濟江漢區在全市率先成立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局,打造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集聚區。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建立“科創貸”“民貸通”等融資平臺。民營經濟主體快速增長,2017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1萬余個,其中服務業占絕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