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島市政府辦公廳正式下發《青島市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到2020年,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到2022年,新增10家以上三級醫院,未來要打造“一心”、“一帶”、“四城”、“多園”的發展格局。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初步構建起具有青島特色、滿足群眾基本需求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建設一批業態集聚、功能提升、特色鮮明的醫養健康產業園區和基地,成為全省醫療改革龍頭,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到2022年,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7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1%左右,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例達到60%以上,基本形成覆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培育一批醫養健康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促進“瞪羚”“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蓬勃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區域醫療中心、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國際健康養生宜居名城。
到2030年,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4%左右。實現醫養健康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產品的創新突破,建成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成為國內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領先城市、國際知名的高端醫療服務中心、獨具特色的健康管理和養生休閑服務中心。
區域布局
根據我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確定的各區(市)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按照產業集聚、錯位協同、均衡發展的原則,統籌城鄉、區域醫養健康產業資源配置,積極構筑“一心一帶四城多園”的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格局,輻射帶動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健康發展。
“一心”
充分發揮中心城區高端醫養資源富集等綜合優勢,建設青島國際醫學中心,打造健康服務創新引領核心示范區。重點發揮市南、市北、李滄、城陽和嶗山西部等區域省、市級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優勢,以及中心城區濱海一線優質的療養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強化國際醫學合作,定向引進國內外高端健康服務項目,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社會辦醫品牌。以國際化、集聚化、特色化、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為方向,打造以醫療服務、醫學教育、健康體檢、康養保健等為特色的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
“一帶”
打造大沽河沿岸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帶。發揮大沽河縱貫萊西、平度、即墨、膠州等我市北部區域的優勢,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醫養健康產業培育相結合,依托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創建和萊西世界休閑體育大會,以及平度大澤山風景名勝區和馬家溝芹菜產業園等載體,深入挖掘大沽河沿岸山水生態、田園農耕、綠色食品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醫中藥、健康食品、健康養老、健康旅游、體育休閑等產業,打造一批國際化、生態化、田園化的醫養健康小鎮,推動形成沿大沽河醫養走廊。
“四城”
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以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為引領,依托嶗山“山海城島灣河”特色旅游環境,以及歷史積淀的中醫藥、道家文化等優勢資源,以高端醫療服務、健康體檢、康復療養、中醫藥保健、休閑養生等產業為重點,引入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高端健康管理機構和高端醫療技術、醫療設備、醫學專業人才,加快韓國延世大學青島世福蘭斯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健康旅游服務業發展,打造國際醫養健康服務集聚區和健康旅游目的地。
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科技健康城。發揮國家級園區集聚、先行先試政策的“疊加”優勢,依托中德生態園、中英創新產業園生命科學和健康產業孵化器建設等載體,促進海洋醫用材料、創新藥物、海洋食品、海洋化妝品等領域研發和產業化,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醫藥、生物制品研發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化、高端化、規模化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壯大智慧醫療、智慧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等產業集群,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高端智能醫療產業集聚和引領示范區。依托大珠山、靈山灣、瑯琊臺等自然、人文資源,通過資源的深度開發、養生休閑設施的完善配套,大力發展中醫中藥、健康旅游和文化、體育健身產業,打造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和優勢的特色醫養健康服務園區(基地)和健康小鎮。
青島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城。突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先行先試特點,依托青島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以生物藥物、化學制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為主導,加強檢驗檢測、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的創新產品制造中心、商業中心和研發中心。加快推進青島市市民健康中心、市民健身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青島眼科醫院紅島院區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醫療服務、康復護理、體育健身、健康管理等業態融合發展,打造國內一流的醫養健康服務集聚區。
鰲山灣海洋生命健康城。發揮即墨沿海和海島、溫泉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海洋休閑、溫泉養生為特色的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和文化、體育健身等產業。依托藍谷核心區海洋科研集聚優勢,引進國內外海洋生物科技成果、知名生物醫藥企業、高端生物醫藥項目,加快建設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海洋健康食品制造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醫養健康產業創新區和養生養老勝地。
“多園”
堅持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思路,推動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城融合,高標準規劃建設各類醫養健康產業專業園區(基地),加快青島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百洋大健康產業園,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市北區大健康產業園、生物科技創新園,城陽區海爾生物細胞谷、青特北大醫療產業園、海爾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即墨區修正(青島)中國海洋科技谷,膠州市生命科學產業園,萊西市北大新世紀言鼎醫療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醫養結合、健康管理、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藥品和健康食品等領域的高端、多樣、特色化和集聚發展。
“三優工程”重點項目
韓國延世大學青島世福蘭斯醫院、青島新世紀婦兒醫院、哈佛(青島)婦產醫學中心、海爾哈佛醫學創新中心、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項目、青島西海岸新區清華長庚醫院,青島萬達英慈醫院、青島軍民融合醫院(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齊魯醫院(二期、藍谷)項目。每年引進培育高端人才3名、市級高層次人才20名、高級職稱專家100名,招聘博士、碩士500名。
城鄉大型公立醫療機構項目
市立醫院本部院區改擴建工程、市民健康中心項目、青島眼科醫院紅島院區項目、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項目、市第五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市海慈醫療集團康復中心改造工程、市婦女兒童醫院危重癥救治中心項目、青島市職業病防治院項目、青島平度中心醫院項目、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膠州醫院項目、膠州市中醫醫院項目、萊西市市立醫院項目、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項目等。專業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健康體檢中心、康復醫學中心、護理中心、醫學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消毒供應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安寧療護中心。
醫養健康產業項目
青島西海岸新區佳諾華國際醫養健康小鎮、藏馬山國際頤和養生養老城、珠山萬年頤養中心、藏馬山中民嘉業醫療康養小鎮,即墨區智慧健康養老綜合醫院項目,膠州市少海金東方頤養小鎮,城陽區老年病??漆t院,平度市農谷頤養小鎮、桃李春風健康養生示范園、“同康居”醫養康多業態養老中心項目。
首批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建設
市南區香港中路中醫藥特色街區、云南路中醫藥特色街區,李滄區百果山中醫藥特色街區,即墨區即墨古城中醫藥特色街區、靈山中醫藥特色小鎮,嶗山區沙子口中醫藥特色小鎮,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中醫藥特色小鎮、靈珠山中醫藥(養生)特色小鎮,膠州市里岔中醫藥(生態)特色小鎮,平度市南村中醫藥特色小鎮,萊西市沽河中醫藥特色小鎮。
15大健康旅游組團
1. 建設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高標準規劃建設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充分發揮中心城區濱海一線優質的生態、康養、人文和旅游資源優勢,積極開發融合高端體檢、醫學美容、養生護理、醫療保健等內容的健康旅游新業態,鼓勵企業提供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健康旅游服務產品,加快培育一批健康旅游示范項目,打造全球慢病康復愈養基地。
2. 支持發展濱海休閑健康旅游。依托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等3大優質灣群,合理布局濱海療養院、健康型賓館、療養公園,規劃建設一批海島健康旅游目的地、濱海休閑度假養生基地,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海中醫理療、濱海養老、避暑養生、膳食療養項目。
3. 支持發展山地生態健康旅游。依托嶗山、大小珠山、大澤山等3大山系生態資源,進一步加強優質森林資源、中醫藥資源與中西醫醫療資源有機結合,大力開發景區森林浴、登山覽勝、中醫藥療養康復、竹林療養、避暑度假養生和生態夏令營等生態養生體驗產品和項目,鼓勵開發森林、中醫藥健康旅游主題線路,打造具有國際特色的山地生態健康旅游勝地。
4. 支持發展溫泉浴養健康旅游。充分挖掘溫泉地熱水體資源,發揮其美容、瘦身、養生、康體等功能,積極發展溫泉養生文化,推動溫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結合輔助養生材料、養生手段及現代科技康療技術,培育以溫泉療養、溫泉保健等為調養手段的健康養生業態,打造國內一流的溫泉養生小鎮、溫泉度假城、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5. 支持發展田園休閑健康旅游。依托大沽河沿岸生態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健康養生項目與種養殖基地、農耕文化、民俗風情、農業勞作過程和農業生產過程相結合,開發田園觀光、農耕民俗體驗、鄉野拓展、鄉村度假、鄉村慢生活體驗等多種鄉村休閑業態,設計田園休閑健康旅游精品線路,建設一批農業公園和田園康養綜合體。
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建設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動省級、市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創建。
新產品開發:依托15大旅游組團開發全域健康旅游新線路,促進健康旅游產品和服務向參與體驗式轉變,支持全面健康生活方式體驗示范,提供集健康檢測、營養飲食、健身鍛煉、中醫理療、養生、抗衰老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健康旅游服務。
15大旅游組團:膠州灣東岸濱海旅游組團,膠州灣北部濱海旅游組團,西海岸東部濱海旅游組團,西海岸西部濱海旅游組團,西海岸山地旅游組團,即墨濱海旅游組團,嶗山風景區旅游組團,嶗山王哥莊健康城旅游組團,世博園山地旅游組團,城陽夏莊-惜福鎮旅游組團,膠州洋河山水田園旅游組團,沽河生態中心旅游組團,平度大澤山旅游組團,萊西湖旅游組團,萊西姜山濕地旅游組團。
《方案》特別指出,到2022年,全市新增10家以上三級醫院,新引進20個腫瘤、兒科、心腦血管、胸科、骨科、肝膽、內分泌等專業高水平醫學學科團隊,新建成一批轉化醫學、生物醫學、精準醫學、中醫藥、“互聯網+醫療健康”等醫學創新平臺。到2022年,三級社會辦醫療機構達到3家以上,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1. 5萬張以上,不低于醫療機構床位總量的20%,服務量達到醫療服務總量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