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在“2017天府金融論壇”的“文化金融與天府之音專業論壇”上表示,我國文化產業已進入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先導的全新發展階段,未來互聯網傳播、數字出版等細分領域的文化產業或成投資熱土。業內人士表示,中小型文化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較普遍,未來應優化文化金融生態環境、夯實文化金融基礎建設、激活社會資本活力。
文化產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2012年以后,文化產業也進入一種‘新常態’。”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表示,發展趨勢呈現三個特點:一是資本來源和方式發生了轉變。來源從以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本為主,轉變為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逐漸占據主體地位;融資方式也從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二是投資的關注維度發生了變化,從重資產轉化為重科技、重版權。三是文化金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制度更完善以及執行也得到提升。
財政部中央文資辦專委會主任張曉明從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新形勢進行了分析。首先,“十二五”之后,文化產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比如,文化產業上市公司近年來年均增長率一直在20%以上,2016年增速達50%左右。其次,文化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基礎發生了轉變。再次,政策體系形成了文化、科技、金融三元動力結構,三元動力結構是由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這兩大支撐性結構構成。另外,在金融科技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技術創新、政策創新和工具創新,三元結構形成了新時期的系統。
同時,文化消費的比重仍較低,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研究員付廣軍表示,文化消費比重低的原因在于,人均GDP增長呈現井噴式發展,但爆發時間很短。文化消費習慣的改變是一個長期過程,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還沒能發揮出來。這種潛力體現在,一是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文化消費水平還較低。二是城鄉差別,即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的差別。
從消費升級的角度看,峨影集團總裁向華全表示,我國的消費結構已發生很大變化。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需要在產品和服務方式上做一些改進。提升大眾的文化消費水平需要政府投入,從產業角度要通過競爭機制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品的質量、供給渠道的暢通以及機制優化,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
數字文化產業或成熱點
文化產業存在眾多細分領域,對于未來的投資熱點,中國動漫集團副總經理孫浩認為,首先,互聯網傳播類文化產業是投資熱土;其次,數字文化產業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跟版權相關的內容創意產業也是投資熱點。另外,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數字文化裝備業以及文化娛樂服務行業也能吸引大體量投資。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看好數字出版領域的發展,他表示,在數字出版中的幾個領域,包括以聽書、直播為主的社區文化、以動漫游戲為主的娛樂文化、以移動出版為主的閱讀文化,以在線教育為主的教育文化等都是投資熱點。
也有專家看好文化產業的微觀領域,完美世界副總裁伊迪表示,一是文化與科技結合的領域,如文化+AR;二是電競領域,電競是游戲的一個分支,代表了未來體育的一種模式,圍繞電競管理和直播等方面的一系列產品發展空間很大。
在擴大文化消費方面,中影股份制片公司副總經理鄧萌表示,電影行業發展潛力巨大,要擴大消費規模并形成長效機制。一方面,要有更多、更好的文化消費產品產生。比如,我國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48%上漲到2016年的58%。另一方面,需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提供更便捷的消費方式和更舒適的消費體驗。比如當前的定制化觀影、線下點播電影等形式。
激活社會資本活力
“文化金融是一個新興領域,本質應包含四方面。”金巍認為,一是文化金融的分層論,核心層是產業。二是文化金融要服務文化生產與再生產。三是版權核心論,文化金融的核心內容跟版權相關。比如,版權質押、版權保險和版權信托等。四是產業實踐論。實踐是優于和早于研究的,發展文化金融要立足實踐。
在金巍看來,文化金融作為新興領域應當得到大力發展,發展文化金融的重點是要重視文化產業。文化軟實力影響著綜合國力,而文化產業是文化軟實力中的硬實力。此外,文化產業的規模和增長性不容忽視。現在文化金融市場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占比只有千分之幾,這種現象并不正常。未來發展應當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兼顧創新。
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文化企業中的中小型企業融資仍有一定難度。魏玉山表示,就新聞出版領域而言,小型出版社在融資過程中,無形資產評估是一個問題。盡管目前已有一些關于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的相關規定,但總體來看,資產評估的技術支撐還未完全建立起來。比如,出版社有海量的版權,但評估這些出版物的版權工作量巨大,所以技術支撐是重要問題。
從動漫產業來看,孫浩表示,通過調研發現,幾乎95%以上的動漫企業是中小微企業,它們融資難的問題比較普遍。造成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一是金融業真正能跨界,既懂金融又懂文化產業的人才比較稀缺。二是如何評估文化版權的價值,目前存在困難。同時,金融制度和文化產業融資模式的創新是當前需思考的問題。金融可以在整個知識產權形成的過程中就介入,有助于評估資產架構。
“文化市場在投資領域也存在二八定律,即20%的生產貢獻了80%的收益。”在伊迪看來,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投資小項目的風險的確較高。建議建立一個平臺,把部分中小型企業或內容生產整合起來,讓信息在平臺里自由流動。此外,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會受固有模式的限制,它們非常有創新力。
關于發展未來文化金融的重要方向,金巍指出,一是要優化文化金融生態環境,這方面是短板,應當補足;二是夯實文化金融基礎建設;三是激活社會資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