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5年)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技術、裝備和服務保障的產業,主要包括節能裝備產品、環保裝備產品、資源循環利用、節能服務和環保服務等領域。節能環保產業具有公益性強、產業面廣、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大、工程化應用特點突出、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對經濟增長有明顯拉動作用,是國家加快培育發展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北京作為科技、資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具有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綜合優勢。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不僅是首都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節能減排目標實現和推動“綠色北京”建設的重要基礎。
本規劃主要闡明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提出未來一段時期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是指導下一步產業發展的重要文件。
本規劃編制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家《“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市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和《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綠色北京發展建設規劃》等。
規劃實施期限為2013—2015年,規劃基準年為2011年。
發展背景
“十一五”以來,在國家深入推動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政策驅動下,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呈現以節能環保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為支撐,以節能環保工程集成服務為主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北京已經成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資源的主要集聚地之一。
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節能環保意識理念,堅持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緊緊圍繞綠色發展市場需求,立足節能、環保和資源再生利用三大領域,突出技術研發設計和綜合服務關鍵環節,以推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為主線,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實施激發培育市場需求、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等五大任務,推進八大產業化重點工程,努力將北京打造成為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的技術創新“策源地”,產品標準“引領者”、服務資源“集聚地”和市場應用“示范區”。
(二)基本原則。
需求拉動。圍繞建筑、工業、交通等領域節能需求和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等領域環境建設要求,堅持市場拉動和政策推動相結合,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擴大市場空間,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節能環保產業。
創新驅動。依托首都科技資源優勢,通過發揮技術、人才、資金等高端要素功能,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重點裝備產品,加強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應用,提升本市節能環保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重點突破。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對接國家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布局,選擇一批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先行突破,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促進本市節能環保產業錯位發展、集群發展。
模式創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許經營等節能環保服務新機制,推動節能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節能環保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創新和示范一批系統節能環保技術,聚集大量優質資本和人才,推動一批節能環保高端產業項目,集聚一批國內外領先企業,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相配合的產業組織結構,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本市的新興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