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文體廳和海口市政府共建的海口文化產業園承載著海南省影視產業“開疆拓土”的重任,運行兩年來,海口文化產業園發展情況如何?海南省影視產業狀況怎樣?
熱度越來越“熱”了
“海口市政府2016年4月26日頒布《海口市扶持影視產業發展暫行規定》,兩個月后,6月29日推出了海口文化產業園起步區。7月29日,省文體廳在京舉辦首次影視產業招商推介,云峰基金、方金影業、寒川工作室、艾沃影視、中和星空影業等眾多知名影視企業搶抓機遇入駐海口文化產業園區,海口影視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海口文化產業園副總經理馬亮告訴記者。
海口文化產業園招商經理符俏靜介紹,截至2017年底,園區注冊影視企業98家,今年又有楊瀾的陽光文化基金、知名演員兼制片人黃芳齡、闞迪和連續兩屆夏衍電影文學獎獲獎者孟奇帶著項目入住,園區影視企業增加到了120家。
馬亮介紹:“前兩年園區的重點工作是招商,今年開始放緩了,因為園區的辦公面積實際上早就滿了。滿,正是這種熱度的表現。然而,這又與園區掛牌之初提出的到2018年吸納300家以上企業和機構入駐和形成集聚并打造完整影視產業鏈的目標距離尚遠。”
空間不夠“空”了
符俏靜告訴記者,復興城總共有8萬多平方米辦公面積,比影視產業園區先行一步的互聯網園區就占了5萬多平方米,現在除了公共配套外,只有約1萬平方米的空間集聚了阿里文娛和愛奇藝創意中心等120家影視相關企業,空間不夠已成為后續發展的制約。
“形勢逼得我們只能想招來應對這種熱潮。”馬亮說,第一招就是在申報入園的企業中“挑肥揀瘦”,選擇最有實力、最有知名度的公司,才給辦理入園,第二招就是“騰籠換鳥”,淘汰一批,引進更新一批,暫時緩解目前困境。但產業的長期發展不只是解決辦公空間問題,只有通過影視產業基地的打造,實現產業鏈條的完善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
硬件不夠“硬”了
馬亮說:“雖然海口文化產業園解決了部分影視企業的辦公需求,但面對影視公司高漲的投資熱情,我們還是感覺到硬件不夠‘硬’的壓力。”
馬亮介紹,影視企業入駐后,并不是都呆在辦公室里,他們要做大量內外景拍攝,而海口現有攝影棚為數不多,成本比內地高,這沒有辦法,物以稀為貴。但這對中小成本攝制組無疑是一個考驗。
“硬件不夠‘硬’并非只有辦公條件一項缺憾,”符俏靜解釋說,與影視企業入駐的相關配套產業鏈,也是“硬件”之一。比如電影《怒海屠妖》劇組來海口拍攝,需要道具槍,但海南沒有,需從內地調運,然而“槍支”上不了飛機,無奈只得走陸路,可陸運又需有關部門審批,一路上還得備查,小小幾把道具槍,運到海南極其費時費力費錢。
電影《動物世界》導演韓延6月24日在海口媒體見面會上講過一件事:《動物世界》90%是在海口拍的,但拍攝過程中攝影機鏡頭壞了,全海南都找不到貨,只得派人飛到廣州才拿回來一只鏡頭。
馬亮說,如果海口文化產業園的打造能按當時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步驟,依托現有拍攝資源和產業基礎建設一座影視拍攝小鎮,劇組的吃、住、行、器材道具存放、配套服務等都能跟上去,海口的影視產業就更能形成良性發展勢頭。
軟件不夠“軟”了
“一些影視大公司很想來海南,比如香港著名企業英皇集團,但我們在一些‘軟件’上還有些欠缺,從而使他們有猶豫。”符俏靜告訴記者。
符俏靜說,影視拍攝往往需要協調社會很多方面,如果能夠建立起一個政府層面或者行業層面的協調機制,問題就好解決了。
香港著名導演唐季禮來海口考察時曾說,他要到海南來拍攝一部電影和一部電視連續劇,前者是一部未來國際軍事反恐題材電影,需要大量置景,但審批流程繁瑣。而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泰國拍了幾部電影,當地不但替他免費搭景,還替他找來飛機航拍、送上炸藥免費使用,這種歡迎和支持態度令他至今難忘。他曾對馬亮說:“希望海南形成支持影視拍攝的共識,大家配合共同支持,包括景區、景點都應該歡迎劇組拍攝。”
馬亮介紹,在產業園啟動初期,省市區相關部門給了園區非常清晰的定位和規劃,提出了“一園多基地”的理念,分三步走,即第一步重點建設海口文化產業園復興城起步區,形成園區運營和服務中心,第二步整合周邊資源,打造核心辦公區域,第三步打造集創作、拍攝、道具制作、劇組入駐、產品開發、宣發、配套服務等為一體的影視小鎮。目前,省文體廳和海口市政府也在積極推進解決影視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海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以及非常突出的政務服務優勢,迅速助推了海南影視產業的發展,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近幾年海南逐步形成影視拍攝的良好氛圍,如果從產業發展和支持的力度上能更加放開,下決心接上產業鏈中“斷”掉的環節,海南影視產業的前景將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