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作為包頭市工業版圖上的重要一級,承載著本土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使命。十年磨劍,她成就了6大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躋身自治區千億元級園區行列;今后,她發力建設新材料產業基地、新能源產業基地、新技術產業基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手持“三新一高”的利劍,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路前進。
項目建設撐起“三新一高”框架
5月22日,中國鐵建包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在包頭裝備園區開工。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生產地鐵及地下管廊施工裝備、地鐵管片及地下預制管廊等混凝土預制構件。在此前后,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先后開建,內蒙古地區已初步形成我國西部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市場,這為盾構機、管片構件等裝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項目建成達產后,在實現年銷售收入6億多元之余,還填補了自治區在高端裝備制造盾構機/TBM領域的空白,也進一步拓展著包頭市的裝備制造業態。
這只是包頭裝備園區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一個例子。近年來,包頭裝備園區緊緊圍繞打造全國中西部地區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目標,堅持在發展中求轉型,在轉型中求創新,在創新中促發展。通過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吸引一批重大項目成功落地,園區在中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初步搭建起“三新一高”4大基地的框架基礎。
在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方面,投資50億元的LED藍寶石襯底項目已經建成,280公斤級長晶爐正在改良設備和生產工藝;內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包頭市杉杉石墨烯材料研究院等石墨烯產業化項目已經建成,中國石墨烯交易平臺已上線運營,內蒙古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初步構建完成,石墨烯應用標準研究中心已成立,加之包頭市已探明高品質石墨資源保有儲量2億噸,遠景儲量更達5億噸,這都為石墨烯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投資10億元的北方嘉瑞高強度聚乙烯材料項目廠房主體已完工,年內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億元。
在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方面,投資15億元的杉杉電動客車項目今年預計生產新能源汽車1000臺,可實現產值8億元;投資33億元的旭宸太陽能熱利用項目已建成國內一流的研發中心,20萬支集熱管生產線將于近期投產,預計實現產值5億元;風電產業的中復聯眾全年預計實現產值1億元,同比增長132.14%;投資10億元的中利騰暉光伏組件項目年內產能將達到100兆瓦,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投資40億元的阿特斯光伏項目多晶鑄錠、太陽能組件將陸續投產,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
在打造新技術產業基地方面,比亞迪通訊產品配套生產項目快速推進,2300臺加工設備和201臺智能制造設備已于近日陸續進場;盈創3D建筑打印、天宏光伏服務機器人、寧波研究院伺服電機、重載機器人等高新技術項目相繼落戶園區。
在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方面,地鐵盾構機、地鐵管片項目、碧水源水凈化處理設備、英國阿特拉斯高端移動房屋、德國MAFA農機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落地。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包頭裝備園區實施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高端裝備等項目已占到青山區新建項目的65%,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態勢日趨明朗。
科技創新填充“三新一高”骨肉
從“一五”時期國家重點項目一機集團、北重集團落地包頭市以來,歷經幾十年的發展、積淀,包頭裝備制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工業總產值已達770.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0.5%。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這些已有的傳統裝備制造業可謂機遇與挑戰并行,要想實現轉型發展,與“三新一高”實現無縫對接,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助力。
目前,包頭裝備園區所在的青山區擁有各級研發機構41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6家、創新型企業14家,分別占到全市的25%和10%。北大創新研究院和北大科技園為科研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搭建著合作平臺,已引進專業人才8000余人。一機集團、五二研究所被自治區列為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試點單位。去年新增專利授權量達239件,同比增長35%,新增自治區著名商標1件、包頭市知名商標8件,7家企業被命名為全市首批“百年老店”,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實力令轉型中的裝備制造業如虎添翼。
如今,以科技創新為紐帶,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正與新興企業牽手。包頭北方嘉瑞防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材料生產企業,其復合膜產品的密度比水還輕,可以浮在水面上,而在同等厚度上其防務性能是鋼的15倍,技術水平世界領先。這家年輕的企業與一機集團攜手,將新型材料應用到戰車的防護系統上,實現了雙贏。
在邁向“三新一高”的轉型道路上,包頭裝備制造產業正是通過厚植優勢,優化結構,創新驅動,一次次地助推著傳統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新興企業不斷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