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省現代農業園區辦獲悉,到2015年底,陜西省已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36個,帶動建設各級各類園區2350個。園區規劃面積850萬畝,建設面積510萬畝,約占到全省耕地總面積的11%。
在政府財政資金的撬動下,大量社會資本投資園區建設,多種經營主體入園勢頭強勁,園區科技含量水平不斷提升,組織方式和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在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省省級園區共有入園企業2430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5家,園區內有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971個、家庭農場445個。
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裝備在園區大量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全省園區累計引進新品種7800個、新技術3560個,自主培育開發新品種280個、新技術1000個;聘請3500名技術專家入園推廣先進科研成果和開展技術服務,累計培訓農民160萬人次。水肥一體化、物聯網、先進農業機械等現代化農業裝備廣泛應用,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監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初步建立。
截至去年底,全省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總產值達到350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75%以上。園區輻射帶動面積達730萬畝,帶動農戶180萬戶,促進區域內及周邊農民戶均增收7200元。
目前,陜西省農業園區建設已實現省級園區涉農縣區全覆蓋、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引 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重點、省級園區為支撐、市縣園區為依托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現代農業園區已成為陜西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的窗口、現代農業經營的樣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地、職業農民培育的搖籃和帶動農民增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