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休閑項目開發的關鍵有兩個落點:第一個是親子,第二個是工作。
孩子
帶著孩子去玩,圍繞孩子做農業休閑項目,現在做農業休閑的方式都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做的,觀光,就是大家搞個農家樂,去哪吃完飯就走了以為這就是農業休閑。
有一個錯誤的就是干脆把他做成高科技農業,做成大棚,因為政府有補貼,所以就大量做大棚,大量做基礎設施,花了很多錢,實際上沒什么。大棚做了,不想做農產品開始里面做建筑,現在這種違規行為,各地正在查處。
工作
另外一個落點是工作,中國人不會真正的休閑,中國的休閑大多就是退休,那不是休閑那是被休閑。就像麗江,麗江就屬于邊工作邊休閑的地方,所以人們去的人就很多。
到了那邊之后很多人可以觀察他的住宅結構、他的酒吧怎么開、他的服務設施怎么做、他的服裝特色,還有很多地方讓你覺得對我的工作有幫助。
農業休閑的第二個關鍵點,整個農產品的價值要通過體驗來創造價值。農產品本身不值錢,體驗值錢。
農業休閑園區就可以做的很大,價值就可以做得很高,農產品眾籌、莊園、領養等內容就可以做出來了,這里面有很多種形式,但是核心一定是落到過程體驗。
體驗在于輕,不要重,主要體現在:
1.利用自然資源及農業資源, 減少“硬件”投入
游客來農園游玩度假最主要目的是體驗鄉村意境和鄉村生活,根本在農,核心在體驗,切忌以房地產開發思維大搞城市公園景觀和基礎設施。
按照臺灣日本的成功開發模式,休閑農業園區應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選擇性保留原有動植物資源,盡量保留原有水系,以農業景觀代替園林綠化景觀。
如保留和提升大尺度的稻田、花田、茶園、竹林等“物美價廉”的農業景觀資源,以礫石路代替水泥路作為游園健康步道,以生態渠道代替水泥渠道,充分利用項目區及周邊自然資源。
利用多功能帳篷、集裝箱、竹木棚架、組合式木屋等臨建設施,以低成本的設施投入,不但實現園區相關功能需求,而且能給游客帶來別樣的消費體驗。
2. 外部資源整合與利用
房地產行業有非常專業化的分工,未來,休閑農業行業也同樣會出現專業化分工,專業于提供優質食材原料的生產服務商,專業于提供農產品配送的物流服務商,專業于景區日常管理的景區服務商,專業于農業品牌策劃的品牌服務商,諸如此類。
企業在運作此類項目時,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對外部專業資源進行整合,以彌補產業發展前期實操經驗不足、運營團隊存在短板的弱勢。
3.休閑農業運營的核心:模式創新、產品研發、業務整合、品牌塑造及市場營銷
不要閉門造車,目光長遠,好的引進消化吸收也是創新。在臺灣日本精致休閑農業上進行微創新。
善用跨界思維,將其他行業模式(如互聯網行業)創造性的嫁接到農業產業進行橫向微創新。
比如將城市兒童職業教育體驗項目概念引入休閑農園,開發成鄉村版的職業教育體驗項目產品,將美國童子軍訓練營及網絡游戲中的練級系統和榮譽系統引入鄉村夏令營生存體驗營項目產品中,促進消費者與項目的高度粘合。
休閑農業項目相對于現代生態農業來說,它是相對重資產的,但相對于傳統旅游產業來說,它又是輕資產的,它充分結合了一二三產發展,以產業帶項目。所以在發展休閑農業時,千萬不能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