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二屆深圳國際生物科技創新論壇開幕。依托深圳已有的華大基因、北科生物等站在國際前沿的新興生物企業,深圳日前啟動國際生物谷規劃,目標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
實際上,自去年GDP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后,深圳出現了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遠快于GDP增長的新勢頭。生物科技產業正是其中之一。
打造國際生物谷
25日,深圳市副市長唐杰告訴本報記者,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日前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深圳國際生物谷總體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下簡稱《規劃》)。略加修改,《規劃》國慶假期之后就將正式發布。
據了解,生物谷將以深圳大鵬半島壩光為核心啟動區,地域覆蓋深圳東部沿海。幾年前,這里曾經規劃建設一個精細化工園,與海灣對岸的大亞灣石化區相呼應。
然而,由于社會各界不斷表達對環境問題的擔憂,且大鵬半島在2011年被深圳定位為一流的國際海濱度假區,精細化工園項目最終下馬。幾個月前準備開建的、與精細化工園配套的燃煤電廠也被永久叫停。
據牽頭制定生物谷規劃的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吳優介紹,國際生物谷將恪守生態為重、保護優先的原則,順應產城結合的趨勢,最終呈現一個綠色低碳的濱海生態科學小城。
這座小城同時將是“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集聚基地”。
深圳的信心來自于過去幾年生物產業的迅猛發展。作為國家首批生物產業基地,深圳目前已經培育出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新型研究機構和一批實力雄厚的生物企業,占據了全球生物科技、生物產業領先地位。 “2009年以來,深圳的生物產業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高于GDP增長的2倍以上。”唐杰在論壇開幕式上說。
此外,在研究了全球16個國際生物園區之后,唐杰等人認為,各個國際生物園區都在起步當中,大都在搶抓生物科技和產業突破機遇,深圳此時介入,可以進行全球高端合作。
據唐杰介紹,目前深圳大概與國際上2000個機構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合作項目已經超過1萬個。
六大新興產業增長強勁
據了解,目前深圳生物產業年銷售收入約1000億,增加值200億左右。深圳希望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深圳生物產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
實際上,過去兩年,包括生物產業在內的深圳六大戰略新興產業已經表現出領漲GDP的強勁勢頭。2012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是GDP增速的兩倍以上,占GDP比重超過25%。今年上半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6845億元,增長17.1%,增速是GDP增速的1.5倍,占GDP的比重已超30%。
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產業自身的特性使然,一方面也得益于深圳不斷培育的自主創新能力。據深圳市發改委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各類創新載體81家,其中國家級2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3725件,占全國比重達44.6%。
從深圳科技創新委獲消息顯示,為進一步鼓勵自主創新,截至8月中,該委劃撥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基礎研究資金已達7億元。據透露,今年深圳市科技計劃經費近20億元,其中約12億元為科技研發資金,8億元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目前,兩項資金均已分別下發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