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融入粵港澳灣區城市群的方向和路徑
中共中山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施組團發展戰略,構建“一中心四組團”,即中心組團、東部組團、南部組團、東北組團、西北組團的格局,通過“組團式發展”破解當前四個“難以為繼”的經濟發展困境。同時,對以黃圃、三角、民眾等鎮為核心規劃東北組團提出新的要求,要聚焦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中山市規劃部門認為,為積極應對新時期東北組團城市發展形勢的需要,有必要從城市發展的長遠戰略角度,編制東北組團發展概念規劃;結合中山城市總體規劃等有關規劃確定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研究明確東北組團功能定位、產業選擇、空間結構、生態格局、干線路網、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重要發展平臺、地域自然人文特征塑造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重要節點做出城市概念性規劃設計,并制定城市概念規劃設計導則,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服務功能相互融合。通過組團做概念規劃設計,彌補分區層面綜合規劃的缺失、引領組團式轉型發展的先行示范,創新探索融入粵港澳灣區城市群的方向和路徑。
據了解,項目規劃范圍為東北組團,即民眾鎮、三角鎮、黃圃鎮三鎮轄區,規劃面積約285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17~2030年。規劃目標為積極落實全市組團式發展戰略,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區域一體化規劃建設,通過規劃,研究明確東北組團功能定位,提出產業選擇、產業布局和對接方向,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和高效快捷干線路網,明確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布局,提出重要節點城市設計導則、體現組團特色和鎮區協同發展;在構建遠景格局的基礎上,提出近期行動計劃,有效指導組團長遠發展和近期規劃建設。
促進區域經濟集聚集約高效發展
據了解,產業規劃內容將從區域關系研究人手,找準定位,明確產業戰略選擇,合理規劃城鎮空間布局,進一步明晰組團干線路網,做優生態本底,完善組團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區域經濟集聚集約高效發展。首先全面梳理三鎮的土地資源、產業規劃發展、生態環境資源、交通條件、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重要因素的現狀情況,調查清楚東北組團的建設用地權屬情況,剖析本組團的發展優勢與存在問題。分析東北組團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空間區位、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基礎設施等資源,識別其資源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結合發展特征、資源條件與發展優勢,審視應對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一體化建設、承接廣佛深穗港和南沙自貿區等周邊城市及重大平臺輻射帶動及落實“一中心四組團”發展戰略等發展形勢和發展需要,研究提出東北組團在區域、市域等不同層面下的總體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
深入研究本組團的產業現狀,提出產業對接方案和對接區域;提出東北組團未來的產業選擇,做好產業布局和三鎮產業分工,提出產業項目分類的空間指引;規劃若干個重大產業平臺,制定分期實施計劃。
提出統籌建議
按照“共建共享、均衡布局”要求,構建組團級公共服務體系,統籌謀劃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布局,明確大學、中小學、文化體育設施、醫院、污水處理設施等重要公共服務、重大基礎設施的布局及規劃要求,提出控制途徑和措施。
同時,還要提出“規劃—建設—管理”的統籌建議,強化由組團到各鎮的規劃傳導路徑;識別近期重點統籌地區,包括產業共建區、配套共享區等,提出柔化邊界、銜接共建的具體建議;基于重點統籌領域提出近期統籌行動,包括產業、交通、市政、公共服務設施、公園等具體項目等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