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是傳統農業大市,新形勢下如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建設現代農業強市?近日,吉安市出臺《關于推進全市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創新發展綠色生態基地,做大做強綠色生態產業,積極開發綠色生態產品,加快創建綠色生態品牌,全面建設綠色生態家園,大力倡導綠色生態制度,打造具有吉安特色的綠色生態農業樣板,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強市之路。通過5年的努力,全市綠色生態農業產業體系、生產方式、技術支撐和運行機制初步建立,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哪“十大行動”?目標是什么?
據了解,“十大行動”主要是指綠色生態產業標準化建設行動、“三品一標”農產品推進行動、綠色生態品牌建設行動、化肥零增長行動、農藥零增長行動、養殖污染防治行動、農田殘膜污染治理行動、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行動、秸稈綜合利用行動、農業資源保護行動。
力爭到2020年,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普及率達65%以上,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350個以上;化肥、農藥利用率達45%以上,全市擁有農業部認定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5個以上、面積超過20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800萬畝以上,示范種植綠肥60萬畝,增施商品有機肥10萬畝,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5%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5%以上。農作物秸稈、規模畜禽養殖場排泄物利用率分別達85%、80%以上,農膜回收率8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55,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病死豬專業無害化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
怎么行動?具體內容是什么?
“十大行動”不僅具體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意見》指出,綠色生態產業標準化建設行動,將圍繞井岡蜜柚、綠色蔬菜、有機茶葉和水稻、畜禽、水產等特色主導產業,加快修訂符合吉安實際的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標準,示范推廣一批簡明易懂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推進農業生產規范化。重點在吉泰走廊以及萬安、安福、永新等縣發展井岡蜜柚綠色種植,建設一批標準化蜜柚園;在永豐、吉州、青原、吉安縣、新干、峽江、吉水、泰和、遂川、安福等地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建設蔬菜標準園和出口、供港基地,提高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在遂川、井岡山、永豐、永新、青原、萬安等縣(市、區)發展綠色茶葉產業,建設高標準優質茶園,提高茶葉自動化制作和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推進生態綠色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推廣優質稻、高硒稻、功能稻,重點在吉水、泰和、安福、永新、吉安縣、新干、永豐、萬安、峽江等縣發展綠色水稻產業。
同時,以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小區)為抓手,在吉安縣、安福、新干、泰和、永新、萬安等縣發展綠色生豬產業;積極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在泰和、吉安縣、安福、永新、永豐、萬安、吉水發展綠色肉牛產業,在泰和、吉水、遂川、吉安縣等縣發展綠色家禽水禽產業,進一步擴大優質禽肉(蛋)加工規模。加快發展水產健康養殖,推進標準化池塘改造,在泰和、萬安、新干、峽江、吉州、永豐、吉水、吉安縣等縣(區)發展綠色水產產業。
加快推進井岡蜜柚、遂川狗牯腦茶、泰和烏雞品牌建設,大力推進茶葉品牌整合,壯大安福火腿、遂川金橘、新干紅橘、峽江楊梅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老字號”產業,帶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整體集群發展。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畜禽養殖企業的污染治理,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全部退養或關停,限養區和可養區畜禽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和利用率均達到80%以上。
今后,這幾件事或許不能做了:秸稈露天焚燒,禁漁期在贛江打魚。吉安市將按照秸稈產地合理區域半徑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則,健全政府推動、秸稈利用企業和收儲組織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體系。同時,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逐步在贛江吉安段推行禁漁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