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運城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隆重開幕。會上,市長朱鵬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十大工作重點。
(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確保“六穩”基礎上的新躍升
加強“一區五帶”規劃引領。全面落實“一區五帶”發展布局,牢固樹立全市發展“一盤棋”思想,明確縣域產業定位和主攻方向,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區域協調,突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推動市域經濟板塊特色更加鮮明,產業聚集度顯著提高,主體功能區作用充分發揮,引領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和服務。密切關注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和先行指標變化情況,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運行監測,強化要素協調,及時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面落實承諾制、末位解剖制和月調度機制,壓實責任,提升效能,確保如期完成經濟社會發展既定目標任務。
加強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強化重點項目深度謀劃,制作區域經濟、行業領域的項目圖譜,引領項目建設。強化招商引資,進一步優化開發區招商引資體制,搭平臺、建機制、抓隊伍,明確招商重點與路徑,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成效。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圍繞全省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深入推進“3515重大工程項目”“龍騰虎躍千億工程”“城建111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總投資4013.6億元的725個重大轉型項目按期開工建設、投產達效。
(二)堅持創新驅動路徑,構建先進制造業為先導的現代工業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工藝技術改造、生產線優化升級、環保特別排放和超低排放改造,在綠色發展上全面躍升新臺階。大力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品提質,實現市域范圍內的關聯產業融合配套發展。支持生產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發展,遴選并推進100個重點技改項目躍升新水平,著力培育100個重點新產品開拓新局面。
加快“三大基地”建設。中西部精品鋼基地建設上,著力打造聞喜精品鋼產業園和新絳高義、河津宏達兩個精品鋼園區,力爭形成500億元規模的精品鋼產業板塊。國家級鋁鎂合金產業基地建設上,推動“一中心兩試點五園區”建設,延伸鋁鎂合金深加工產業鏈條。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基地建設上,力爭形成300億元規模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板塊。
打造“四大產業鏈條”。汽車產業鏈條上,打造汽車工業生態鏈、產業圈,實現鏈條化、集群化發展。鋁鎂合金產業鏈條上,構建產業聯盟,不斷提高鋁鎂合金產品附加值和整體競爭力。醫藥康養產業鏈條上,打好特色醫療牌,打造中醫藥強市,帶動康養產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上,形成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體系,全市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年加工銷售收入達到320億元。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汽車、機電、化工、軍工等領域裝備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規模化發展。新材料產業,不斷優化提升技術水平,拓展應用領域,打造重點領域國家級創新與產業化基地。新能源產業,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深化重點領域節能改造。電子信息產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壯大信息產業新主體。通用航空產業,加快推進通用機場建設,發展通用航空裝備制造。
深化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促進產業提檔升級。落實“三晉英才”支持計劃,努力打造一支本土化創新人才隊伍。繼續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三年專項行動,實現生產設備智能化、生產過程自動化、企業管理信息化和供應鏈條網絡化。加速“互聯網+工業”體系建設。
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培育一批省級示范園區。開展服務型制造示范,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三)堅持鄉村振興戰略統領,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體系特色化、融合化發展。成立市級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團,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的知名產品。著力建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區,打造6個農旅康養示范區、6個功能農業示范區、5個商貿物流示范區、3個城郊農業示范區、2個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培育產業興旺新主體。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體系標準化、基地化發展。新建20個標準化果園、20個標準化蔬菜園、20個標準化干果園,新增標準化生產面積60萬畝,積極培育區域“名優特”果品生產基地。打造50個高標準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大力推進農業經營體系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大力發展“基地+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組織與經營模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益。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逐步消除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有機化、節約化發展。加強高效植保機械和新農藥新技術推廣應用,加速有機肥替代。規劃創建一批綠色、高質、高效旱作節水農業示范片區,再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加速小浪底引黃、部官引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擴大引黃灌溉覆蓋面。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循環化、無害化發展。著力發展規模養殖,提升畜牧業供給能力和經濟貢獻率。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抓好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大力推進現代農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大力推廣“中農樂模式”,推進與國內知名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年內再完成10萬農民技能提升,培養專業化職業農民1萬人。
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扎實開展拆違治亂、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建設五大專項行動,深入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和“四好衛生家庭”創建活動,年底前各縣(市、區)全部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啟動建設200個市級以上不同類型的美麗鄉村。
大力推進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國家級試點工作,全年新發展農民合作社400個、培育省級示范社35個;做好土地確權信息管理及成果轉化應用;積極探索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辦法,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公開規范運行;設立農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涉農產業、企業和經營主體;支持科技人員與農民合作推進技術革新,并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增量收益分配改革;強化黨建引領,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完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政策體系,筑牢返貧防線,提高脫貧質量;健全支持有機旱作農業和城郊農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打造示范片區,促進農業生產能力提檔升級。
(四)堅持以融合發展為紐帶,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聘請國際化專業團隊,統籌謀劃“四大旅游板塊”,打造20個品牌景點,推出6條精品線路。加強線上線下旅游目的地宣傳推介,提升運城全域旅游吸引力。
推動景區提檔升級。加快創建國家5A級景區。積極推進關圣文化建筑群申遺工作,打造解州歷史文化名鎮。全力推動沿黃旅游公路建設,打造黃河全景慢游走廊和自駕游目的地。
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加快市縣兩級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開通市域重點景區免費巴士,開發特色文旅產品,培養高水平導游隊伍。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強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入推進文明守望工程、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五)堅持振興實體經濟不動搖,不斷增強市域經濟競爭力
深入推進“三個發展計劃”。“龍騰虎躍”計劃方面,力爭年內“龍榜”企業達到5家,“虎榜”企業達到40家。“群星燦爛”計劃方面,年內新增80家“小升規”企業,完善提升10家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發展搭建平臺、創造商機。“鳳還巢”計劃方面,開辟“鳳還巢”集聚區和創業園,設立“鳳還巢”專項基金,支持創新創業。
深化民營經濟改革“五項工程”。民營企業改制工程上,年內推進50家民營企業改制示范。民營經濟管理提升工程上,優選100家民營企業引領帶動。民營企業資產證券化工程上,力爭1家企業向證監會申報IPO,5家企業在“晉興板”掛牌,50戶企業納入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民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認證工程上,力爭年內完成100家民營企業信用評定。民營經濟品牌戰略工程上,打造一批區域經濟帶動性強、市場拓展空間大、質量誠信度高的示范企業。
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難題。搭建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機制,夯實融資基礎;健全地方融資擔保機制,為企業融資提供支撐;加大基金運作力度,整合社會資本,支持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企業融資提供信用保證。
(六)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釋放發展活力
準確把握市場化改革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關鍵領域改革走深走實。鞏固提升縣域綜合醫改成果,確保全市域醫改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全面推進“三化三制”改革,達到全省領先水平。加快推進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申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區工作,力爭年內獲批。突出重大項目牽引,推動開發區提質升級。積極推進處僵治困,完成國有企業“三供一業”維修改造工作。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抓緊做好高考制度改革各項準備工作。抓好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改革,推動山區和力量薄弱地區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同時,抓好政府機構、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
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持續打好對外開放“七張牌”,推動形成東融西進南聯北拓的開放新格局,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同步推進自貿區建設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實現貿易經濟和臨空經濟深度融合。建立市級外貿企業孵化中心,扶持外貿主體“小升規”,支持重點外貿企業對外發展。深化農產品出口“三個100”,擴大特色優質農產品出口。鼓勵各縣(市、區)、開發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縣(市)和開發區開展戰略合作,加快產業聚集,實現彎道、換道超車。加快推進一批省際交通基礎設施、生態治理試點等跨區域重大項目。引導和支持運城制版等更多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七)堅持大運城規劃引領,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堅持規劃引領。高標準完成2035版城市總體規劃、北部新城片區規劃、南部鹽湖生態文化區規劃、官道河生態水系規劃編制及實施工作,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建設高品質城市。加快中心城區東部片區和姚孟片區開發,加大“城建111工程”建設力度,完善城市路網。加強商業綜合體建設,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加快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綠化美化亮化。穩步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居住證制度全覆蓋。提高城市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城市管理實現根本性改變。
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全面做好夏縣撤縣設區獲批后各項工作,穩妥做好臨猗撤縣設區以及聞喜撤縣設市相關工作。做好河津市柴家鄉撤鄉設鎮相關工作,促進城鄉一體融合發展。著力培育一批特色小鎮,將“一主三副七個大縣城71個建制鎮”城鎮化工作引向深入。
(八)堅持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贏打好“三大保衛戰”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抓好關鋁熱電供熱機組技術改造,年內完成清潔取暖20萬戶。深入排查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加強柴油車管控,加強揚塵綜合治理。
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緊抓好城鎮污水處理廠保溫提效、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加大“三河三湖”生態修復治理力度,加強水源地保護,加快涑水河入黃段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中心城區和各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要達到90%以上。
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破解工業固廢歷史堆存難題,從源頭上推進固體廢棄物減量化。
抓好植樹造林和綠化工作。集中開展植樹造林,完成20萬畝造林任務。每個縣(市、區)高標準完成省道、市道和縣道主要道路通道綠化提檔升級。抓好荒山荒坡和鄉村庭院綠化,繼續實施南山百里綠廊和鹽湖十里北坡綠化工程。
(下轉05版)
(上接03版)
(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著力改善民生福祉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強干部駐村幫扶和產業支撐,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確保剩余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促進就業創業。實施“雙創”引領,促進就業,吸引創業。選樹運城特色勞務品牌,推進勞務輸出品牌化發展。加強就業形勢監測,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轉崗安置職工、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強化就業服務,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完善社會保障。積極推進全民參保,促進應參盡參、應保盡保。做好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并軌運行,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提高教育質量。實施學前教育普惠行動,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化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加快職業教育提質增效,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鞏固校外培訓機構整頓成果,推進智慧教育二期工程。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著力培育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醫療專科和學科帶頭人,構建10個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確保簽約率穩步提升。啟動市中心醫院二期工程,加快特色醫療城項目建設。加強婦幼保健工作,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打造“醫、養、健、管、游、食”大健康全產業鏈,優先使用基本藥物,降低群眾用藥負擔,方便群眾就醫。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落實住房租賃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政策。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全裝修住宅覆蓋率。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讓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城鎮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
(十)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加強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全面深化應急體制改革,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深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預案體系,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強實戰化應急演練,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加強氣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強化災害風險防范措施,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嚴防突發環境事件、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打擊非法超限超載運輸行為,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金融機構監管,支持金融創新,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落實屬地責任,“一企一策”化解擔保鏈風險。提高風險監測和預警能力,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打擊非法融資活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和經濟風險的底線。
強化信訪維穩。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風險預知預警預判能力,緊盯重大敏感節點,做到“零懈怠”“零疏漏”“零失誤”。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創新信訪工作方式,做實做細做好各類利益訴求群體的信訪維穩工作。
深化社會治理。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著力在深入打擊農村黑惡犯罪、鞏固基層政權、深挖“保護傘”、摧毀黑惡經濟基礎、鏟除黑惡勢力土壤上出硬招、見實效。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國防建設,加強“雙擁”工作。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