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部經濟園招商簽約活動在廣州舉行,在此次活動上,包括春秋航空、云南紅土航空、翼通商務航空、和睦家醫療集團等企業簽約入駐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部經濟園的首個標志性項目“廣州國際空港中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計容建筑面積約66萬平方米的廣州國際空港中心,正是綠地集團聯合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首次在廣州“試水”的產業地產項目。
落地空港產業園
2016年5月30日,綠地集團聯合機場集團以近25億元的價格摘牌廣州市花都區迎賓大道以南的商務用地,占地面積達33萬平方米。
綠地集團表示,這標志著綠地集團聯合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在廣州空港經濟區的首個標志性項目“廣州國際空港中心”正式開工。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國際空港中心項目用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約66萬平方米,將通過機場與臨空型產業的充分融合,建設包括航空港總部地區、航空港金融區、航空港政務服務區、臨空電子商務區、臨空產業聚集區、航空港配套服務區等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
7月21日,綠地集團副總裁陳志華在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部經濟園招商簽約活動現場表示,廣東作為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空港經濟區又是廣州“三大戰略樞紐”之一,臨空經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綠地投資建設廣州國際空港中心,正是把握了這樣的機遇。
據介紹,發展國際航空樞紐是廣州“十三五”期間的三大戰略之一,同時也是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撐,核心是要“立足白云國際機場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努力建設廣州國家航空經濟示范區”。
“長期以來,綠地始終注重把握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大趨勢,致力于挖掘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開發題材,打造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產品序列。”陳志華稱,綠地先后在全國各地投資開發了大量商業綜合體、高鐵站商務區和大型產業園,同時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他續稱,在大型產業園方面,綠地尤其擅長開發運營空港產業園。據介紹,在廣州國際空港中心落地前,綠地已經在上海、南昌、鄭州、西安等全國9個城市規劃建設空港產業園。
其次,綠地在航空、物流、金融、商貿等空港經濟上下游環節集聚了大量的合作資源。與此同時,為提高空港產業園招商運營水平,綠地也培養了專業的招商運營團隊。
或許正是基于此,綠地集團首次在廣州試水產業地產項目,就選擇了熟悉的空港產業園模式。
事實上,產業地產近年已經成為眾多房企極力開拓的領域,包括綠地、萬科等龍頭房企均紛紛涉足產業地產。
然而,由于產業地產涉及開發、招商、服務、產業培育等眾多方面,成熟的商業模式運作難度遠大于普通的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如綠地集團一般的產業地產先行者,在模式運作的摸索中也走過了不短的道路。
綠地產業新版圖
“強調‘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也是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鮮明導向。要發展產業、拓展功能,實現產城融合、產城一體,就必須有具體的載體。”
早在2014年,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曾表示,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背景下,隨著“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的逐步深化,市場將進一步增加對產業、商業等綜合地產產品的需求。
在張玉良的此番闡釋背后,綠地集團對于產業地產的布局鋪排早已展開。在“產城一體化”的戰略導向下,綠地集團自2012年以來,已在上海、哈爾濱、南昌、西安、呼和浩特、銀川、鄭州、海口等地累計投建數十個大型產業地產項目。
在此期間,綠地在北京打造的“房山模式”一度成為外界觀察其產業地產的焦點。據綠地介紹,“房山模式”是指綠地集團在轉型城市運營商戰略下,通過創新“政企聯手”模式,對產業鏈上不同主體進行整合協調,貼近政府和市場的雙方需求,促進“產城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
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綠地通過整合已售樓宇資源,以市場手段幫助政府和投資者招商引資,并通過租金補貼等優惠吸引企業入駐。
近兩年,綠地集團亦不斷嘗試在商辦產品服務端發力。2015年,綠地集團在全國24座城市中落地綠地企業服務平臺,以為其商辦產品企業客戶創造一站式的服務平臺。
2016年以來,綠地則提出加快旗下房地產業務的轉型,通過“平臺+模式”做強商辦運營,通過“產品+服務”提升盈利水平,依靠內生型的價值增值來實現增長和盈利。
2016年7月5日,綠地宣布為全球創客企業搭建的綜合平臺“綠地創客中心”正式啟動并率先落地上海,涵蓋創業企業孵化、服務和投資的模式成熟后將加速復制到綠地全國范圍項目中。
不過,有分析指出,如產業新城模式、總部基地模式、企業孵化模式等產品更多只是產業地產開發的表現,背后蘊藏的資本運作邏輯才是關鍵。
瞄準“大金融”布局的綠地,也正在加速旗下產業板塊與資本的融合。2016年6月29日,綠地宣布與國家開發銀行就一攬子項目簽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國開行將為綠地旗下包括大基建、大消費等核心產業板塊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據了解,國開行將為綠地提供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以及包括投、貸、債、租、證等全方位金融服務,雙方擬首期合作的項目包括:北京市中心區棚改項目、城市地鐵PPP項目、廣州市空港產業園區項目、紐約布魯克林地鐵上蓋項目等一攬子項目,項目投資總額達782億元。
張玉良亦表示,與國開行共同打造銀企合作平臺,顯示了大型金融機構對綠地良好發展態勢的高度認同,同時為綠地繼續調整業務結構,做強優勢產業板塊、提升盈利水平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