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正式批準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擬訂的國務院2013年區域規劃審批計劃,其中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列在7個計劃審批的區域發展規劃第一位,標志著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工作正式啟動。
西江流量僅次于長江,是我國水運建設重點“一縱兩橫兩網”主通道中的組成部分,屬于廣西內河水運發展規劃“一干三通道”的一干。它起源于云貴兩省,橫跨兩廣,途經45個地級市、200多個縣,涉及GDP10000多億元;它西接資源豐富的大西南,東聯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橫貫兩廣并直達港澳,與國際海運網直接對接,不僅是兩廣水上交通大動脈,也是構筑泛珠三角區域經濟體系與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一個重要出海口。
《廣西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提出,通過“健全鏈條、補充配套、培育新秀、網絡合作”的發展路徑,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構筑“承接產業核心區”、“高端產業重點區”、“特色產業發展區”三大特色產業分區,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沿江集聚,壯大工業實力,將西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現代化、新型化、特色化、生態化的工業發展軸帶。
經過短短4年時間,廣西西江黃金水道和西江經濟帶建設成效已顯現。2009年以來,西江黃金水道累計完成投資160.9億元,年均增長98%;內河港口吞吐能力從2009年的5607萬噸提高到2012年的9000多萬噸,內河港口吞吐量從5496萬噸提高到9497萬噸,內河貨運量從7571萬噸增加到1.4978億噸。此外,廣西梧州市與廣東肇慶合作建設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也已全面啟動。試驗區立足于“產業轉移、創新發展、先行先試”的基本思路,積極探索我國東西部區域合作及跨省合作園區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新模式、新體制,打造成為構筑東西部互動、協調、合作發展的全新平臺,搭建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的有效載體,推動西江生態跨省共建共管,培育珠江—西江經濟帶新增長極的重要途徑,粵桂協同發展及東西部合作的踐行典范。
目前,試驗區交通基礎設施及產業園等項目已全面啟動,呈現出產業、城鎮化和區域合作良性互動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