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紅島經濟區突出高新特點,強化科技引領,加快科技人文生態新城建設。1~5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63億元,同比增長17.9%;實現工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17.5%。完成進出口總額8.1億美元,增長28%;其中,出口5億美元,增長17%;進口3.1億美元,增長4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2億元,增長18.8%。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5億元,增長18.5%。
紅島經濟區把項目建設作為發展生命線,搶抓施工黃金季節, “領導包干抓統籌、堅持 項目審批抓提速、破解難題抓進度、責任落實抓監察”四抓并舉,促進重點項目快談快簽快批快干。新引進產業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46.12億元;新開工項目13個,總投資92億元;新竣工項目7個,總投資22.56億元。
三大板塊助推產城一體
今年以來,紅島經濟區堅持產城融合,優化提升三大板塊,打造“宜研、宜業、宜商、宜居”的城市創新中心。
這其中,36.4平方公里軟件科技城板塊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和核心區的功能提升,啟動重點節點的城市設計,實施中央智力島景觀綠化提升工程,規劃建設城市微客廳和中心公園,1127套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國際學校、醫療中心項目加快引進建設,6月份開通連接主城區的“高新快線”快速公交。
在30平方公里紅島片區板塊的建設中,紅島經濟區全力保障市級重大公共設施項目布局落地,成立了紅島開發指揮部和開發辦,加快推進文化中心、國際會議中心、高端旅游服務中心等市級重大公共設施項目建設。
此外,在出口加工區與河套街道板塊的開發中,實施一體化發展,出口加工區加快申報升級國家綜合保稅區,在河套片區加快布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積極引進高端城市綜合體項目。
主推“1+3”產業發展方向
今年,紅島經濟區調整打造新型“1+3”的產業體系,突出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加快壯大藍色生物與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科技服務業。以主導產業推進為目標,組建了軟件、機器人及高端裝備、藍色生物醫藥、科技服務業、市級重點工程、宣傳推介等6個推進辦公室。
這其中,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方面,總投資100億元的香港招商局國際軟件與創意產業城、總投資70億元的清華科創慧谷開工建設,總投資40億元的國際軟件園和中關村(青島)軟件園6月份啟動建設,總投資40億元的中國移動云計算中心簽約落戶,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載體在建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
在藍色生物醫藥產業方面,2平方公里的“青島藍灣藥谷”正式開園,12萬平方米的藍色生物醫藥孵化器已投入使用,引進上海新生源等國內一流的醫藥研發平臺,27個項目簽約入孵,已引進奧克生物干細胞、漢唐生物芯片等22個醫藥產業項目、總投資33億元。
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方面,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和海洋儀器裝備。規劃建設800畝的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集群。目前已有日本安川、華東機械、諾力達、寶佳自動化等16個項目落戶。積極推進海洋儀器裝備產業基地建設,新引進琴海艦船小型無人潛器等3個項目,航天三院半導體元器件項目將于本月開工建設,中船重工710所空化清洗項目年內投產。
加快構建創新創業體系
紅島經濟區以培育科技服務業為重點,加快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在加快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方面,今年以來,紅島經濟區已與美國麥克唐納集團、休斯衛星網絡公司、紐約能源與水資源學院簽訂了“中美(青島)科技創新園”共建協議,重點在軟件信息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成為全國第五個對美技術合作平臺。加快與以色列的技術合作,年內將在園區共建科技孵化器。掛牌成立高新區美國硅谷服務站,與清華科技園在美國硅谷共建辦事處和技術轉移中心,開展國際項目和人才引進。近期將啟動海爾創新園、藍灣創意園等專業園區100萬平方米。
在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規劃建設總投資10.5億元的6個高水平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目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平臺、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公共研發平臺已納入全市重大公共研發平臺計劃,年內投入使用。光電研發檢測平臺、數字家電設計平臺、海洋國際新藥加速器、市級科技成果交易市場啟動建設,國家、省、市級研究中心達到14個。
在加快創新“科技+金融”投融資體系方面,發揮億元政策性創投基金作用,吸引清控科創等4家企業機構近期集中簽約,總計引入4.6億元,年內計劃累計引進股權投資機構70家,基金規模60億元。發揮出口加工區“境內關外”優勢,加快構建離岸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