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眼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將近7%的GDP年均增速還是非??捎^的。而且,即便經濟增速有所弱化,依舊不乏一些發展迅猛的細分領域,例如文化產業,其市場規模增速遠高于同期GDP增速。顯然,文化消費與文化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的過程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政策層面已經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國“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在2020年將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足見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不管是從文化產業消費潛力還是國內外市場需求來看,文化產業都將會在短期內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且,目前我國文化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依舊不高,市場上尚有大量的消費缺口亟待彌補。而且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不強、文化企業融資困難等,都對文化產業發展形成了阻礙。
如果文化產業能夠補齊發展的短板,那么對于拉動經濟的作用會更加明顯。而且遵循當下各個產業推行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文化領域更是需要優秀的產品、先進的技術以及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來保障產業的持續發展。
眼下消費結構轉變,已經讓服務性消費的需求不斷釋放,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服務性消費成為新的市場熱點。
再者,文化產品種類如今也不斷豐富,各地都在積極興建文化類產業園。互聯網更是擴大了文化產品、文化精品的覆蓋面積,各種高質量、快節奏的文化內容與表現形式,也改變了人們對文化產業的固有印象。
此外,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文化出海也成為潮流,我國文化產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國際傳播能力,我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更是大幅提升。據中機院的分析,2016年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額已經將近800億美元,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更是達到了40億美元,而且國際版權輸出也不斷增加。
顯然,國際市場已經成為承接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對于文化類企業來說,也不可忽視海外市場。
通過橫向對比我們發現,我國文化產品的數量與質量,乃至文化產業GDP占比,都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美國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更是高達24%,如今已經成為該國第一大出口產業。再者,我國文化產品的消費規模也僅有發達國家的1/3,這說明,我國文化產業確實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我國文化產業集中度不高,也影響了文化產品的供給,從這一角度來看,規?;a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