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煙臺中集來福士海外建造交付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完工交付后,俄羅斯船方發出這樣的感嘆:“中國建造的鉆井平臺,好樣的!”
深水鉆井平臺,一直是我國海工裝備創新極力尋求突破的領域。眼下,由中集來福士牽頭的32家企業組成創新聯盟,瞄準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第7代深海鉆井平臺。
在煙臺,機械裝備制造產業,位居五大傳統優勢產業之首,高端裝備占機械裝備制造業比重達到23%以上。
“十三五”時期,煙臺機械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怎么轉?昨日,記者獲悉,《煙臺市機械裝備制造業“十三五”轉型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我市將以“攻高端,強基礎,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為主線,瞄準裝備制造業的高端領域,加快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積極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打造世界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如今‘臺海瑪努爾核電’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具備二代和三代核電主管道生產能力的制造企業,我們正在著手四代核電主管道的研發。”煙臺市臺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欣說。
目前,臺海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制造二代加核電主管道鑄造和 AP1000、CAP1400三代核電主管道鍛造制造能力的企業,臺海產品占有核電市場50%以上份額。臺海爭取用5至10年的時間,把煙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煙臺將面向國內核電產業發展需要,研發、生產核電用鋼制安全殼、結構模塊、核島管路及鍛件等關鍵核心產品。加快萊山、海陽兩個“省級核電裝備制造園區”建設,支持臺海瑪努爾、山東核電等企業,加強核電用鋼制安全殼及壓力容器、核反應堆內構件、結構模塊、核島管路及鍛件等關鍵核心部件的技術研究,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
根據《方案》,到2020年,我市將打造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國內知名的工程機械制造基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產業基地。全市機械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過100億元的企業超過5家,過10億元的企業30家。全行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骨干企業達到5%以上。
如何有效推進機械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根據《方案》,我市將充分利用國家智能制造專項資金、省工業提質增效升級專項資金等政策資金,重點向高端裝備產業傾斜,支持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高端裝備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大裝備產品開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重大裝備產品示范推廣等。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市投資生產高端裝備、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國外企業與我市企業開展合資合作、聯合研發與創新。
打造國際海工船舶生產基地
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的代表性產業,來福士在此領域已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煙臺“海工制造”也由此跨入世界海工俱樂部,駛向“深藍”。
不僅如此,每套價值2.5億元的3000型頁巖氣大型壓裂成套裝備“煙臺造”,耐火焰溫度達1093℃的海洋油氣鉆探膠管“煙臺造”……我市推動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布局多條產業鏈,強力推動發展壯大,一個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高端裝備印上了“煙臺造”。
近年來,煙臺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有涉海企業500多家,其中海洋高技術企業95家,初步形成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兩個特色產業集群。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目前已建成開發區、蓬萊和龍口灣三大造船工業園區,集中了來福士、京魯、巨濤等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集群,特種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在國內船舶行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海洋平臺訂單占全球同類產品市場份額25%,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位。
“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具有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特點,可促進勞動力就業和出口創匯,同時對于機電、鋼鐵、化工、航運、海洋資源勘采等上下游產業具有強勁的帶動作用。”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煙臺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發展態勢,產業垂直、橫向擴散趨勢明顯,各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海工裝備制造如何轉型升級?根據《方案》,我市將面向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加快蓬萊市、開發區兩個“山東省船舶工業集聚區”建設。加大海工船舶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爭取國內外知名海工船舶制造及配套企業來煙設立基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船舶生產基地。支持煙臺中集來福士、大宇造船、京魯船業、蓬萊巨濤等骨干企業,加大對深海探測、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裝備、海工特種船舶、遠洋漁船、豪華郵輪游艇等建造技術的研究,研發生產大型鉆井平臺、鉆井船、浮式生產儲卸裝置、海洋工程船、遠洋漁船、公務船、豪華游艇等產品。鼓勵有實力的海工船舶企業,積極延伸發展研發設計、金融服務、配套物流、工程服務等海洋工程生產性服務產業。
國產大飛機烙上“煙臺印記”
去年11月2日,全球目光聚焦上海,鎖定中國商飛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經過7年設計研發,國產大飛機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正式總裝下線。值得關注的是,首架大飛機機身所用緊固件、結構件產品,75%由位于煙臺高新區的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煙臺造”緊固件產品,一時間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對于大飛機來說,發動機和緊固件研發水平決定了航空工業水平,重要性不言而喻。”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張瑋說,為大飛機做配套的緊固件,是一種以鈦為主的特殊合金材料,作為商用飛機的配套產品,產品質量要求在國際上是最高等級。
鈦金科技的目標不僅僅是為大飛機配套,未來他們將進軍國際商飛市場,為波音、空客等國際大飛機提供配套支持。鈦金科技的短期目標是為國產大飛機配套,并占據中國商飛三分之一市場以上容量。最終目標參與到國際供應鏈,為整個國際商用飛機服務,成為波音、空客等國際大飛機的合作伙伴,所以在綜合研發生產基地的產能設計上,最終瞄著以中國商飛的需求為切入點,真正目的是走向國際市場。
鋁型材是制造飛機用量最大的產品之一,南山集團、叢林集團可研制生產飛機用鋁合金板材、大規格厚板等產品,叢林集團生產的擠壓鋁板已為波音飛機配套供應商批量供貨,可用于生產機用座椅支架。煙臺魯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飛機用剎車盤已為多種國產新型戰機配套。
航空航天產業轉型升級之路怎么走?根據《方案》,我市將面向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需要,研發生產為大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軍機配套的機電設備和航電設備、航空鋁材、鈦金緊固件、剎車盤、航空液壓件、飛機用蜂窩材料、吸音隔熱材料等產品。在加快發展航空配套產業的基礎上,支持企業延伸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