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拉薩市著眼于發揮青藏高原獨特的水、土壤、空氣、人文環境“四不污染”的資源特色與優勢,積極探索高原現代農業發展新思路,在全區率先提出發展以高原有機農牧業為基礎,以先進技術改進和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著力開發高原有機健康食品、高原有機生命產品、高原保健藥品、心靈休閑旅游產業等融合一、二、三產業的“凈土健康產業”,大力培育和引進加工銷售型企業,全力打造“拉薩凈土”品牌,打造綠色GDP增長極。產業發展結出了累累碩果,呈現出了良好態勢。
一、產業發展順利起步
2013年9月,拉薩市首提“凈土健康產業”概念,作出全力打造“拉薩凈土”品牌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 “124467”(即推動一體化發展、提升兩個動力、堅守四條底線、強化四種意識、堅持六項原則、打造七大基地)的發展思路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的發展定位,出臺一系列助推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并請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編制了《拉薩市凈土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種植篇、養殖篇(2014—2020)》,為發展拉薩凈土產業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基礎。
二、產業發展科學規劃
按規劃,自成立至2020年,拉薩市凈土健康產業將主要圍繞養殖和種植兩大方面展開,涵蓋青稞、蔬菜、藏藥材、食用菌、特色林果、特種經濟作物(比如瑪咖、食用玫瑰、油用牡丹)等幾大特色產業,把“拉薩凈土”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品牌。在城關區、曲水縣、達孜縣、堆龍德慶區等四個縣(區)和林周縣的部分地區,構筑優質青稞、高原蔬菜、食用菌、特色林果和特色經濟作物五大產業帶為主的近郊種植區;在尼木縣、林周縣、墨竹工卡縣三縣和堆龍德慶區的部分地區,構筑優質青稞、藏藥材、特色經濟作物三大產業帶為主的遠郊種植區。打造以城關區為主的良種奶牛繁育區,以318國道現代養殖業發展帶和109國道現代養殖業發展帶,以林周縣為主的半細毛羊養殖板塊、當雄縣為主的牦牛養殖板塊和墨竹工卡縣為主的斑頭雁養殖繁育板塊“一區二帶三板塊”的總體布局,通過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一區牽引、二帶聯網、三板塊支撐”的發展格局。
產業發展過程中,拉薩市根據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導向和產業推進情況,重點打造以飲品、食品、藥品(保健品)、飾品為主的“四品”。近年來,拉薩市凈土健康企業達到8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家,企業通過建設基地、加強研發、完善監管,生產出來了一大批優質、綠色、安全、美味的凈土健康產品。形成以“5100冰川礦泉水”“大昭圣泉山泉軟水”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好水”和以“茅臺拉薩瑪咖酒”“天佑德青稞酒”“拉薩青稞啤酒”“高原野生葡萄酒” “藏邊大黃酒”“達孜青稞醋”為代表的一大批凈土健康飲品。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凈土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市縣兩級財政共注資5.9億元,組建成立了拉薩市凈土健康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八縣(區)凈土健康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經濟社會效益,有效調動了民間資本投資凈土產業的熱情。拉薩市凈土健康產業規劃布局已基本形成,起步順利。
三、產業發展惠及民生
讓廣大群眾共享凈土健康產業發展成果是拉薩凈土健康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目前,拉薩市凈土健康產業在項目建設、產品生產等過程中愈來愈多地惠及到了農牧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群眾增收致富。凈土健康產業率先培育天然飲用水、奶業、生豬、藏香雞、食用菌、經濟林木及花卉、藏藥材、高原特色園藝、斑頭雁九大主導產業。截至目前,拉薩天然飲用水企業達到25家,投產15家,設計產能近300萬噸,年產量達到34萬噸,實現工業產值27億元。奶牛規模化養殖小區發展到19個,城關區白定村奶牛養殖中心建設標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得到中央領導和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譽。
(一)明確主導產業。在繼承青稞、牦牛、奶業的傳統產業思維模式基礎上,高起點謀劃,高科技創新,開創新的產業,打造“一村一品”專業鄉(鎮)16個。青稞產業主抓青稞單產行動計劃和青稞產業訂單,鼓勵全市上規模的青稞加工企業和部分重點產糧鄉(鎮)參與青稞訂單購銷,預計實現青稞訂單生產1.4萬噸;牦牛產業重點推進牦牛短期育肥和改良工作,牦牛育肥1.7萬頭;高原奶產業持續推動“萬戶百場十中心”工程項目,新增2640戶、28場、4個中心,“萬戶百場十中心”達到5640戶、58場、10個中心。積極拓展農業功能,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創意農業。
(二)優化區域布局。結合縣(區)產業特色明顯、發展前景明朗、潛在效益高的優勢產業,構筑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初步形成以當雄縣為主的牦牛養殖基地發展優勢區,以林周縣為主的青稞、飼草種植示范區,以曲水縣為主的藏中藥材產加銷一體化經濟作物產業帶等。全市種植藏中藥材面積1萬畝、品種達8個以上。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加工園區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引導產業向重點功能區和產業園區聚集;避免同質同構現象發生。拉薩市凈土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計劃與城關凈土公司共同推進大昭圣水生產、銷售工作;與曲水凈土公司繼續做好茅臺拉薩嗎咖酒生產、銷售工作;與尼木凈土公司繼續做好藏雞養殖、銷售工作;與林周凈土公司協作做好飼草加工廠項目建設;與當雄凈土公司尋求開展牦牛育肥、產品市場拓展工作;與達孜凈土公司尋求開展凈菜加工廠建設工作;與堆龍凈土公司尋求開展冷鏈物流合作;與墨竹凈土公司尋求菜籽油生產、加工合作。
(三)強化凈土品牌。將“拉薩凈土”區域公用品牌進行優化,把各企業品牌納入“拉薩凈土”區域公用品牌序列,規范生產標準、流程,搭建統一宣傳平臺,參加江蘇、北京等其他省市展覽、博覽、農洽會、推介會不低于5批次,參展企業(合作社)數量不低于70家次。加快制訂出臺凈土健康產業發展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確保生產過程可控、產品質量可追溯。對符合條件的凈土健康產品統一使用“拉薩凈土”區域品牌,抓好產品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完成藏雞、藏香、奶牛、藏毯、藜米、拉薩好水6個產業標準體系貫標工作,加大市場綜合治理,防止假冒偽劣產品上市、低價傾銷。同時,加快凈土健康產業協會組建工作,加強市凈土公司與縣(區)凈土公司、民營企業合作,推進品牌市場化運作進程,爭運作出2--3個模板式標桿產品。
(四)發展訂單農業。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機制和“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鼓勵企業、合作社通過“強強聯合”“強弱聯合”等方式,每個縣(區)打造5--10個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凈土健康龍頭企業和示范社,培育3--5名致富帶頭人和科技明白人。推行“訂單式”種養殖,構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間的利益共享機制。抓好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引進種養殖大戶并進行扶持獎勵,加快家庭農牧場農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抓好示范基地建設,鼓勵企業采取生產資料供應、技術服務和產品訂單銷售一條龍經營方式。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優質高效有機農產品訂單生產。通過廣泛采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達到區域生態的良性循環。
(五)注重有機結合。與改革創新相結合,探索采取財政資金、集體土地流轉、集體資產、集體資金入股等多種模式,完善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的系列制度,有效集聚土地資源,流轉土地9.9萬畝、同比增長25.3%,為凈土健康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與城鄉協調發展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起來,對各縣(區)農業資源豐富、產業特點突出的鄉村進行總體設計規劃,打造凈土健康“特色鄉村”。與文創旅游產業相結合,用凈土健康產業的標尺對主體文化旅游資源重新進行梳理、評估,將具有保健、休閑、養生功能的資源打造為以健康為主題的旅游品牌,打造一批有拉薩特色的優勢產業發展聯合體,實現以凈土健康促進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帶動凈土健康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嚴格生態安全底線、紅線和高壓線,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搞開發建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建立凈土健康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脫貧聯動機制,產業脫貧項目前置手續完成率達100%、開工率達80%、完工率達50%,創建有市場競爭力、有規模、管理規范的市級以上示范專合組織50家以上;培養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牧民1000人。
(六)完善產業政策。全面梳理國家、自治區出臺的產業發展政策,挖掘老政策新活力,把政策的核心部分制成簡明扼要宣傳材料,將產業發展政策資金享受范圍、享受對象、享受標準等內容及時公示。用足用活中央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和自治區扶持政策,完善修訂《關于加快推進凈土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出臺《關于鼓勵引導企業發展凈土健康產業的意見》,使一切有利于創業的行動活躍起來。整合優化新農村建設、農發扶貧、農牧民培訓、農牧業產業發展等各類項目資金,重點扶持青稞、牦牛、奶業等高原特色產業項目。出臺和完善青稞生產、加工獎勵補貼政策,設立牦牛短期育肥產業扶持資金等,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嚴格補貼標準,確保財政資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七)提升支撐能力。加快推進和完善產學研聯合機制,開展青稞多元化產品研發和牦牛育肥科技攻關工作,加快建設凈土健康技術研發中心,鼓勵企業牽頭組建產業聯盟,引導創意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拓展凈土健康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實施企業人才培訓工程,培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高級技術人才,實用型技術人才,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不低于4次120人次。實施校企對接人才培訓工程,辦好拉薩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共同培養機制。實施企業對接人才培訓工程,搭建本地企業與援藏省市企業的人才交流平臺,通過訂單培養、合作培養等方式,確保適合凈土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的專門人才持續增加。強化項目支撐,計劃重點項目33個,其中新建項目13個、續建項目17個、儲備項目3個。
四、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
經過四年多的積極探索,拉薩凈土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拉薩凈土”區域品牌日漸彰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產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覆蓋區域小、銷售渠道窄。二是凈土健康產業整體存在缺少品牌和標準,缺少渠道和市場,缺少整合與升級。三是“拉薩凈土”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力度不足,凈土健康企業市場開拓意識和積極性不高,凈土健康產品走出去仍沒形成規模。四是凈土健康產品研發機構和平臺建設滯后,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制約了對凈土健康產業的提質增效升級。五是產業基礎設施薄弱,影響了全市凈土健康產業持續發展。
針對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以上問題與困難,拉薩市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通過以下措施進行改進。
一是著力建好凈土健康品牌。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途徑宣傳推介“拉薩凈土”區域公用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鮮明優勢品牌、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集中力量、集中區域,充分運用好網絡和新媒體平臺,采取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凈土健康品牌。二是著力建好產品研發機構,充分利用江蘇、北京援藏優勢,加大力度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不斷提升產品研發工作人員的質量和數量。三是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并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與產業相關的播種、灌溉、收割、運輸、銷售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大型綜合產銷一條龍式產業。四是緊緊圍繞“到2020年,凈土健康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產業組織體系、政策法規體系、行業管理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凈土健康產業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構建“三位一體”業態搖籃,建立統一規范的“三標”,開展“上天入地”的品牌傳播,創建三大“根據地”,實施戰略互信的資本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