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遼寧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數量為中心、以振興實體經濟為重點的發展思路,為實體經濟的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是強市之基、富民之本,是振興營口的重中之重。營口市實體經濟面大點多,多年來為國家地方作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這些實體經濟大部分都是傳統產業,產品處在中低端水平,缺乏競爭力,有些陷入困境,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在制造業,核心是創新,前一輪東北振興重點任務是脫貧解困,新一輪東北振興重點任務是產業轉型升級。因此,在優化增量的同時,下力量搞好存量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關鍵。
要立足優勢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考察安徽時說:通過改革立足自身優勢優化現有供給結構,優化現有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營口市經過多年的奮斗已經形成冶金鋼鐵、重化工、裝備制造業等六大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產業是轉型升級的載體,我們要千方百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認真解決營口市產業結構偏傳統,產品結構偏低端的問題,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用新技術引爆新產業,用新模式締造新業態。首先要做好融合的文章,努力使傳統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其次要在提高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水平上發力;再次在提升中出成果,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應從產業鏈的低端加工、組裝環節向零部件和元器件生產與研發、設計、標準、品牌、供應鏈管理等中高端環節升級,從生產低品質、低附加值的消費品和生產品向生產高品質、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消費品、高新技術產品和先進智能裝備攀升。
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發展新動能,補齊短板。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術、智能機器人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孕育發展,建立在這些新技術基礎上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不斷興起,為我國經濟發展動力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機遇,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營口市產業調整中的短板是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新動能就要催生壯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目前營口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為196.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7.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為110.1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5.1%,先進制造業所占比重更少。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都有明確規定,我們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培育壯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立足現有優勢,重點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逐步使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要下大力氣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重大革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終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要在去產能上見成效,通過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和標準約束,從完善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入手倒逼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堅持壓縮舊產能,培育新產能;要在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上見成效,適應市場變化,認真解決產品的質量、效益問題,實現有效供給,要實現消費結構進一步向著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需求轉換,要推動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形成新動力;要在降低企業成本上見成效,千方百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障費、財務成本、電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要堅持科技創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是引領營口市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應把轉型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把創新擺在營口市經濟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振興的基點在創新,創新的難點在科技,科技創新應成為驅動營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打造發展新引擎,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是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轉方式、調結構、轉型升級的牛鼻子。要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政府要幫助搭建科技轉化平臺,強化科技創新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努力實現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友好對接;二是要抓好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成、培育和發展,把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創新發展的主抓手,轉型升級的動力源;三是要抓好企業研發中心升級,要加大投入,做好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工作,以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四是要抓好領軍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五是要全面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等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總之,營口振興實體經濟的側重點和發力點是應把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產品邁向中高端放在關鍵位置,在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同時,把發展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動能放在突出位置,把創新發展放在核心位置,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主線位置。
要適應后工業化時期的重大轉變,大力發展服務業。我國經濟正在經歷著從以工業為主導的時代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時代即后工業化時代的重大轉變。我們要大力發展高質量、多元化、精細化的生活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水平,推動生活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質量轉變;要大力發展金融、商貿、物流、旅游、健康養生等新興服務業;要下力氣發展研發、設計、標準、品牌和供應管理等高端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對振興實體經濟十分重要。要創造好的法治環境、誠信環境和服務環境。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下決心解決政府錯位、越位、不到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