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地爭相拋出的百億、千億元物聯網產業規劃,目前不少此間企業感受到的卻是“僧多粥少”的尷尬。
以西部重鎮成都為例,自成都推出百億元物聯網投資計劃后(詳見本報2010年10月19日報道《成都100億投資樣本 物聯網全國躍進》),聞風而來的物聯網企業絡繹不絕。10月22日,一場物聯網示范項目路演會在成都舉行,成都市在此次會議上拿出了智能交通、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現代物流、城市管理以及安全監督六大領域的相關物聯網項目。記者在現場看到,每一個路演分會場都被企業代表團團圍住,譬如安全監管項目推介會,主辦方甚至開始控制入場人數。
專程趕來參會的北京清遠華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陳海瀅感慨,眾多企業追逐這批項目的局面,恰恰反映了當下國內物聯網參與企業多、實質項目較少的生存狀況。
爭搶入場券
“我們對這批項目也很期待,因為現在物聯網概念的東西比較多,實質性項目并不多見,而這一次又是政府掏腰包,對企業來說將會是比較順暢的合作渠道,也是目前實現產值規模最容易的方式。”陳海瀅向記者坦承,對于各個物聯網企業而言,諸如此次成都這樣政府主導的物聯網投資,顯然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記者獲得的項目內容顯示,以環境保護項目為例,涉及到水資源監測管理、中心城區排水管網監測、重點污染源監測以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自動檢測。其中,僅僅水資源監測管理、中心城區排水管網監測兩項,在2010-2012年內的投資計劃約4000萬元,涉及產品制造、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以及信息服務領域。
盡管不少物聯網企業此前在各地的招標會、路演會上都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成都物聯網路演會現場的追捧程度依然出乎大家的意料。以環境保護推介會為例,包括思科、大唐等巨頭均派出相關負責人參與,除了四川本地企業外,還有很多來自上海、深圳、江西等地的企業。
成都物聯網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李俊華透露,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家企業參加了路演,囊括了整個物聯網產業鏈條上的各環節。
記者在現場發現,在成都市經委、水務局等部門負責人介紹完項目情況后,桌子對面的眾多企業代表紛紛搶奪發言機會,原定每人5分鐘的發言,經常被延長至10分鐘以上。一些物聯網相關企業的負責人甚至來不及對項目內容進行詳細提問,而是重點介紹企業的技術實力以及之前的應用案例,希望能給手握訂單的甲方留下好印象。
然而,一輪推介下來,陳海瀅感到中標希望并不大。因為按照成都市的想法,開展示范項目的目標就是要形成物聯網應用的技術體系、服務支撐體系、管理運營體系等,著重在關鍵技術、感知設備研發、系統集成以及應用服務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尤其是要在物聯網產品制造方面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在應用方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方案和模式。
“在技術優勢并不明顯的前提下,這就意味著注冊地在當地或者在當地有分公司的企業將會有更大的優勢。”江蘇凱路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澤忠表示。
另一方面,此次企業的參會勢頭也讓彭澤忠感到擔憂。他認為,物聯網這一領域眼下有些過熱,“各方真要怎么才能賺到錢,做企業的人還應該好好的想想這個問題”。
“去年我們工作組里只有30多家企業成員,今年已經增加至將近100家,而僅靠政府的示范項目是支撐不了目前的各地的產能建設的。”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也表示。
成都“小步前進”
截至目前,不少地方先后公布的物聯網產業遠景規劃盡管動輒數百億元,甚至數千億元,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頗為謹慎。
“上述示范領域將首先在雙流縣開展試點。”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長虹表示,成都在推進物聯網產業上,從一個縣城開始探索物聯網的應用比較穩妥,“因為大城市試點所需要的基礎層構造、產業鏈打造、未來應用三個方面基本要素在這個縣城都具備,相當于是屬于縮小的成都版方案”。
雙流縣則將試點范圍更進一步明確,目前該縣的物聯網方案已交由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制定,其重點推進的示范項目清單上,包括了交通、物流、醫療、農業、電網、環境六個方面。以電網為例,通過智能控制,對發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市場副總監郭峰透露,雙流的物聯網應用方案,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將采用國家乃至國際正在探索的標準化架構下進行總體設計。而在具體思路上,采取“共性平臺+應用子集”的模式,應用子集是指各個領域的應用內容,目前的重點則是攻克共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