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個,也是唯一以“民營科技”命名的園區——南昌民營科技園,經過20年發展,面臨現實問題:工業企業外遷。南昌民營科技園的陣痛是南昌城區擴展引發的,其所處位置由“郊”到“城”,一方面給園區帶來了人氣、商機、物流等發展動力;另一方面用地受限,企業難以就地擴張。
“企業是園區發展的命脈。”8月20日,南昌民營科技園負責人表示,我們正在探索“退二(第二產業)進三(第三產業)”,改變工業發展受限的現狀。
發展大好 曾是“全國十佳”
1998年2月,南昌民營科技園經省科技廳批準成立,地處當時南昌市郊區,就是現在的青山湖區。南昌民營科技園是省內第一家省級民營科技產業園區,同時經省臺辦批準在園區內設立了南昌臺商投資區。
南昌民營科技園借助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功能輻射,引進了統一企業、娃哈哈食品飲料、銀志服裝、川奇藥業、開心人集團、百勝門控、光明化驗等工業企業,形成了以食品飲料、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為主導的產業布局。
“南昌民營科技園發展高峰期為2009年至2013年,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在20%至30%。”南昌民營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園曾被評為“全國十佳民營科技園”。
遭遇瓶頸 工業企業外遷
發展中,南昌民營科技園遭遇瓶頸,副食品加工、包裝、印刷、家具制造、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簡單加工業或低端產業類企業達75%以上,產業層次整體較低。
另外,南昌民營科技園所處位置由原來的城郊地帶轉變為城市副中心地帶,土地附加值日益攀升。可入園企業原有大部分項目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利用率不高、投資強度不大、產業低端等問題。
曾位于青山湖大道388號的川奇藥業,所在地租給雷式學校辦學。
川奇藥業相關負責人坦承:“其實不想走,其實我們想留。”該負責人表示,不僅企業擴展再生產用地得不到滿足,而且周邊居民樓多了起來,不適合醫藥企業生產發展。
川奇藥業離開并非個案,上海紫江遷至小藍經開區、龍瑩印務遷至新建區……
“退二進三” 開拓發展空間
南昌民營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曾琪說,這里曾是一片一片水塘,如今成為城市副中心,繼續大力發展工業不合時宜,開始尋求新突破。
工業生產企業外遷,空置廠房被企業作為倉庫出租。為改變現狀,南昌民營科技園加大對汽車服務業的資金投入,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而今,南昌民營科技園已成為南昌城東最大的汽車銷售地。目前,南昌民營科技園已入駐20余家汽車各品牌4S店,擁有汽車保養、維修、上牌、年檢等服務項目,形成了完整的汽車服務產業鏈。2018年,南昌民營科技園預計實現汽車及相關服務業銷售額超30億元。
與此同時,民營科技開始向民營智慧轉變。江西百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民營科技園內一家專注于出入口管理設備及智能系統解決方案的公司,在2017年組建百勝智慧園區管理云平臺籌劃項目組,并開發了智慧管理云平臺。“一些工業企業搬走后,其空置廠房就可利用起來。”百勝智能負責人說,通過與其他公司合作,將2.3萬平方米的廠房進行改造,融合物聯網技術,依托該實體園區,打造線上的青年創業者社群,實現管理、工作、生活智慧化,建設三位一體的智慧園區。
南昌民營科技園負責人說:“通過‘退二進三’,集約利用資源、開拓發展空間,著力打造智慧創業園,讓民營科技園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