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珠洽會”)將于8月28-30日在佛山舉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勁推進的大背景下,中山正大力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破解“四個難以為繼”,推動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中山智造”有哪些新優勢?“中山智造”在珠西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中又有哪些先進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等利好,使得中山以珠西岸交通樞紐區域優勢和近40年的制造優勢,成為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爭相布局的熱點。市經信局局長徐成彬告訴記者,民眾、三角、開發區、翠亨新區等沿珠江口一帶地區,已成為投資熱點,吸引大量的高端制造、裝備制造業集聚。
●裝備巨頭相繼落戶布局灣區智造
深中通道如火如荼建設,深中兩地又在謀劃互通地鐵,深中同城腳步越來越近。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博懿在翠亨新區馬鞍島上辦公已經近1年。昨日,記者來到馬鞍島,發現天氣好時可望見對岸的深圳樓群。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去年珠洽會與中山簽約,成為承接深圳哈工大校區高精尖裝備產學研成果轉化和集體布局華南區域的“橋頭堡”。
該集團擬牽頭聯合相關單位,在廣東省中山翠亨新區建設機器人集團華南總部、高端無人裝備產業園、HRG 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大型綜合服務平臺。規劃用地約350畝,總投資約80億元。落戶不到1年,產業園還在建設中,已經吸引來不少項目。徐博懿帶著11個項目團隊在工業園里臨時辦公。時間爭分奪秒,深圳對岸的校區已陸續有碩士、本科生畢業,將平臺搭建起來,才能將對岸的研發成果、研發人才留住,并形成良性的交流學習氛圍。
抓住機遇,提前布局 “灣區”裝備產業帶的不僅有哈工大。8月15日,市經信局表示,新松機器人、比亞迪也將在今年“珠洽會”與中山簽約。
據了解,比亞迪智能終端及軌道交通產業項目預計落戶在民眾重大產業平臺。該項目擬建設智能終端及零部件制造產業基地和跨座式單軌產業基地。其中,智能終端及零部件制造產業項目建設高端電子產業總部基地,包含深加工和新增產能。另外一個跨座式單軌產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車輛廠、軌道梁廠等核心產品制造,車輛廠將建成為珠江西岸和粵西及周邊地區的區域總部。
新松機器人華南產業總部基地項目也計劃落戶在民眾重大產業平臺,將建設機器人產業研發、孵化、生產、服務華南總部基地。建設內容具體包括:智能制造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新松機器人華南產業總部基地、機器人產業研發創新基地、機器人裝備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工業4.0產業基地、產城融合服務基地、智能大健康基地及相關的配套功能區。整合資源,通過直接投資、帶動輻射等方式,集聚機器人產業及應用產業的相關企業集群,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高地與智能制造示范區。
●借助灣區優勢吸引優質項目落戶
省“十三五”規劃向中山提出“四個定位”。中山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破解中山當前發展面臨“四個難以為繼”的問題。為統籌要素資源,承接深圳、廣州高端資源外溢,中山推出了重大產業平臺,設九個園區,而吸引比亞迪、新松落戶的正是其中一片希望的田野——民眾園。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中山區位優勢將越來越明顯。“中山制造”也將通過“裝備制造”煥發新優勢。除了比亞迪、新松外,近兩年來還有一批優質裝備項目相繼落戶中山。近兩年,中山市緊抓“建設成為世界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定位,主動出擊,先后赴深圳、北京、武漢、杭州、連云港、貴陽、杭州、成都、重慶、哈爾濱等地舉辦專場招商活動,與智能制造、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光電、新材料、大數據、云計算等多個領域的200多家優質企業進行對接交流,與國內外多個裝備制造行業協會、商會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據統計,2014 年珠西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至今,中山共引進億元以上裝備制造項目125個。引進項目包括哈工大高端無人裝備、華訊方舟毫米波雷達、水木智芯陀螺儀、生波爾光電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聯合光電激光電視、邁雷特八軸八聯動數控機床、碩泰智能制造、明匠智造、曉蘭新能源動力汽車等。
徐成彬表示,今年以來,中山洽談成熟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60多項,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可新增產值1000億元。這批項目呈現出“專精特新”項目多、項目投資總額大等特點。項目涉及軌道交通設備、工業4.0機器人、衛星通訊設備、大型低溫制冷設備、航空裝備、陀螺儀、健康醫療器械、數控機床、新能源裝備等多個高端制造領域。
隨著更多裝備制造同行落戶中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博懿也感受到了中山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和決心。在她看來,發展裝備制造,高端人才將是關鍵,她期待未來中山盡快完善產業平臺的配套,為承接高端產業溢出、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做好準備、營造凝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