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三屆)軌道交通TOD&PPP國際研討會”高峰論壇有哪些新裝備、新技術亮相?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在我國城市的實際應用如何?TOD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未來又有哪些發展趨勢?
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增速
本屆展會吸引了包括中車集團、阿爾斯通、巴鐵科技、菲尼克斯、自儀泰雷茲、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等在內,來自中國、德國、法國等13個國家的200多家企業參展,集中展出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車輛內飾及配件等產品,通訊信號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軌道交通產業鏈設備。
中車集團首次亮相上海,展會上推出了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上海軌道交通設備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上海首列100%低地板有軌電車。據悉,該車全長約33米,寬2.65米,采用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CITADIS有軌電車技術,將在上海松江區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T1線和T2線兩條線路上運營。
巴鐵科技展示了“立體巴士”,“立體巴士”是城市大巴和地鐵的創新結合,時速可達每小時60公里。設計中的“巴鐵”車身總長度為58—62米,總高度4.5—4.7米,寬7.8米,分為四節,每節長12米,行駛時橫跨兩個車道,分上下兩層,上層載客,下層鏤空可供小汽車自由通行。
此外,中興通訊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本屆展會上重點顯示了其智慧軌道綜合解決方案與產品方面的優勢:智慧軌道之軌交綜合解決方案、下一代傳輸承載產品、地鐵生活圈APP演示、智能數字廣告等。
中國交通新聞網記者從本次展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在建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4448公里。2015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完成投資3683億元,比上一年增加27%。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我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拉動力。從目前我國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步伐上能發現,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實際需求在進一步擴大,發展建設加快了步伐。
在城市土地資源“寸土寸金”的時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潛力巨大,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的開發空間,節省土地資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TOD模式研究日趨精細
展會同期,由西南交通大學和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主辦、世界銀行和TransFORM(中國交通轉型與創新知識平臺)協辦的“2016(第三屆)軌道交通TOD&PPP國際研討會”舉行。伴隨著軌道交通的投資加大,TOD也迎來了快速發展,如何利用軌道交通和土地綜合開發的增值效應去彌補軌道和城市發展建設的巨額缺口,提高軌道交通盈利能力,如何真正實現民間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已經成為城市軌道領域必須解決的難題。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致辭中提到,TOD兼具公益性和市場性,同時又是跨界、多專業整合的復雜產品,其落地必然會對城市的既有資源分配和利益格局產生沖擊。除了技術問題之外,更需要對項目經濟性和政策法規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西南交通大學(上海)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曉兵介紹,如今對TOD的研究已經進行至4.0版本——“TOD+”研究,即借助軌道交通的發展主動引領沿線地區的產業發展和創新生活方式。他說,上述四個版本并非指單純TOD規劃技術的升級換代,更多是通過持續的咨詢實踐發現越來越多TOD落地所必須解決的問題以及TOD隨形勢發展所需要滿足的新需求,相應地不斷豐富研究內容、視角和層面。
“軌道+物業”模式實現落地
軌道交通實施TOD和PPP已不再是特大城市的專利,來自南京、長沙、南昌、無錫、昆明、烏魯木齊等30多個城市的相關專家也前來參與本屆研討會,分享和探討TOD及PPP的經驗實踐。軌道交通TOD和PPP項目落地問題和相關探索實踐成為會議的焦點。
南昌軌道交通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璇介紹了南昌軌道交通發展的“地鐵+社區”模式。通過南昌地鐵1號線的建設,該發展模式也日漸清晰。南昌“地鐵+社區”模式分成三條主線:一是土地緊密控制,二是物業高效開發,三是資產科學管理,其中土地資源控制是核心。南昌軌道交通集團為這三條主線,組建了三個相對獨立的組織機構,三條主線獨立運作,又互為促進,建立全面、閉合的管理機構。
世界銀行高級基礎設施專家歐杰出席會議,他以鄭州地鐵為例介紹了最大化TOD模式區域經濟價值的舉措,在整體戰略上,從填充、加密、轉型三個方面入手,用加強以發展為導向的規劃、加大密度、增加城市用途等方式來提升交通服務的水平。
日前,深圳地鐵與萬科集團簽署協議,就深化深圳地鐵與萬科在地鐵四期軌網上的戰略合作,探索城市軌道建設PPP新模式,以及在更多城市推廣“軌道+物業”模式等內容達成合作意向。此次簽約,標志著深圳地鐵與萬科在對外復制輸出“軌道+物業”模式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研討會上,深圳地鐵萬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物業開發總部副總經理楊建華以深圳地鐵為例介紹了軌道交通物業開發用地的取得方式。他對軌道交通物業用地的取得方式及法律基礎技術條件、障礙等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并看好“軌道+物業”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