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中國北京東南亦莊地區,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2年開始建設。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的七平方公里被確定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亦莊科技園。2007年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復《亦莊新城規劃(2005-2020年)》,明確指出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功能區的亦莊新城是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和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有效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知識產權發展、提高創新能力而對開發區進行的評比。有兩個層次: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只有試點園區通過考核2年,才有資格向省一級知識產權局申請,省級知識產權局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2014年1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試點周期為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2017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同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成為新一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通過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改委官員的訪談,總結出在評比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過程中。
第一,制定目標。上級政府根據希望達到的效果向地方政府下派任務,地方政府接受任務,并執行政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項目都是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引進、協商、發展。其公務員都是在北京市政府編制下從事公共服務活動。所有的活動都將會以達到上級政府的目標為重。北京市政府認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高新技術、創新為核心,必須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第二,地方領導的價值偏好。地方政府的領導的價值偏好往往決定了整個地方的公共政策執行甚至是制定。地方政府領導的學識、教育、經歷等會影響其對地方發展思路的偏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工作計劃》中,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技術創新示范區、深化改革先行區、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和宜居宜業綠色城區”建設,努力建設升級版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彼時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對此較為重視,也認為北京市提出的相關要求是目前開發區需要做的工作,并召集相關部門召開會議商討進程。
第三,行政區與開發區的資源整合,共同完成申報。在確定了申報之后,開發區作為主體向北京市申報,北京市審核之后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為有效申報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大興區的土地、人力等資源供開發區使用,并為開發區提供配套性服務資源。開發區為行政區提供發展潛力。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申請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過程中所體現的就是開發區與行政區相互協商的模式。其理論邏輯為:
圖1開發區與行政區屬地關系
一是開發區與行政區一體化。開發區與行政區本是兩個相互區別的,但由于有包含性的屬地劃分,即開發區位于行政區的區劃之內, 如環保、維護社會穩定、日常基礎設施、開發區的建設等都需要行政區的土地、人力等支持。2010年,北京市決定整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與大興區行政資源,加快包括高端制造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加快打造南部現代制造業新區,高水平建設南部增長極,促進南城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大興區區委書記兼任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其他行政機構保持不變。這就為有效配置行政區和開發區的資源提供了行政支持。
二是開發區與行政區之間的“依賴”與“期望”。依賴:第一,征地。開發區管委會是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開發區的目的是征地。能夠為自身的投資項目征來土地,同時讓自己有載體進行承接。第二,協助管理。開發區設在大興區,其中的建設用人、基礎服務、生活型配套設施、日常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等都需要大興區來為其提供。
圖2開發與行政區的期待與依賴關系
期望:第一,帶來經濟效益。大興區希望借助開發區的發展,能夠為自身提供經濟發展動力;第二,曝光度。大興區地處較北京的郊區,與北京市政府的聯系較少,同時在上級領導中的曝光度也少。開發區進入之后,能夠有效地與上級政府進行溝通與互動,增強自身的曝光度。
三是層級政府有效互動。開發區政府能夠和上級政府有效互動,得到自己達成任務想要的條件或者激勵,就會有利于目標的完成。開發區通過與上級政府的協調與溝通,使得開發區的財政政策較為靈活,能夠有效地配置財政資金。
四是考核方式多樣。在評比過程中,開發區和行政區是作為一個整體接受上級政府的考核,做得好的情況下,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激勵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物質方面的,如獎金、晉升等,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如樹立典型、示范區、輿論引導等。做的不好,開發區與行政區將會共同承擔責任。這就使得開發區和行政區成為真正的一體化,有共同的愿景、目標和任務,在共同的開合體系下,實現共同的開發。
圖3開發區與所在地政府的行政區互動圖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在申請成為示范區的過程中,存在兩個協商的場景,第一個場景是開發區和開發區所在地的行政區作為一個整體,其與上級政府之間的協商。上級政府默許開發區和行政區成為整體,其發展、考核、激勵等均聯系在一起;第二個場景是開發區與其所在地的行政區之間的協作,開發區對行政區有土地和人力的依賴,尤其是因為屬地的關系有土地的依賴。行政區則因為開發區擁有強大的經濟潛力、經濟資源、經濟帶動能力等對開發區有一定的期望,期望借助于開發區的發展,能夠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動能。
作為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手段之一,開發區的使命任重而道遠。同時,由于屬地關系,開發區與其所在地的行政區之間的關系也成為開發區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節點。本文通過對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興區的案例研究,可以看到,當擁有統一的行政領導,相互之間有依賴和期望并能夠實現依賴和期望時,開發區和行政區便可以實現有效的互動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