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日前發布,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敲定了多個發展重點。《綱要》指出,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四類產業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此外,在新型顯示、5G和移動互聯網、智能機器人等10大重點領域,將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制高點。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在南方的支撐點,是中國對標國際先進制造的引領區。“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世界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體系,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強大的消費能力,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走在前列;擁有自由的市場經濟,是創新的沃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的沃土。市場是產業發展的主導因素,《綱要》的出臺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助攻作用。”
《綱要》明確將在10大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包括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打印、北斗衛星應用等。同時,圍繞信息消費、新型健康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服務業、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很好地實現區域經濟發展促增量、優存量和變模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師楊希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等能夠顯著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變革傳統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組織方式,帶動生產關系和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革。
此外,《綱要》還明確,將依托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2019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勢展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香港的技術創新優勢,廣州、深圳在產業端研發創新與運營的優勢,佛山、東莞等制造和配套能力的優勢,大灣區的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產業協作配套能力有望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實力將顯著提升。
不過,楊希也指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減少重復建設。還要重視生態環境和創新載體建設,促進各類主體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