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汽車業界精英齊聚廣州花都,共同參加2018國際智能共享出行大會。作為東道主,廣州花都區常務副區長羅干政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影響下,智能共享出行必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和交通運輸服務產業生態的關鍵戰略節點。面對新的歷史機遇,花都將緊緊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交通樞紐,借助區內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牢牢抓住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協同發展趨勢,努力推動實現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出行服務、交通運輸等產業與城市建設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國際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
廣州花都區常務副區長羅干政
打造“國際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必須有科學的規劃綱要作為行動指南,羅干政在會場介紹了《花都2025,智能共享出行城市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內容(以下簡稱《花都2025》)。
發展愿景: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
抓住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協同發展機遇,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為龍頭,牽引帶動智能出行上下游產業集聚。以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花都區交通樞紐和汽車產業優勢,將汽車與社會深度融合,實現“創新驅動,智能共享,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初步構建“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為突出特征的花都區智能出行社會生態,實現汽車產業和智慧城市的雙轉型,基本建成“國際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
戰略定位:先行先試打造融合示范區和創新型汽車產業集群
(一)打造國際知名的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融合示范區。全面打通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交通工具與道路資源、出行需求之間的協調與規劃,系統地加強車輛、道路和使用者之間的聯系,通過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融合發展,在經濟增長、制造業轉型、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城市建設、行業管理、產業政策等方面起到改革示范作用,先行先試打造融合示范區。
(二)打造國內領先的面向智能出行時代的創新型汽車產業集群。通過示范帶動和創新體系建設,引導跨行業企業協同融合,加強汽車產業技術集聚,創新汽車出行和服務模式,促進產業鏈向出行端延伸,價值鏈向高端延伸。以智能共享出行為中心,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重點,打造創新型汽車產業集群。
戰略目標:2020年初有成效2025年智能共享出行成主體
遵循近遠期相結合、先共享后智能的總體原則,實施“兩步走”戰略,明確了2020年與2025年兩個年份節點的目標。
第一步,到2020年,初步建成較高密度的電動共享汽車網絡,投入共享出行的電動汽車數量達到3000輛,布設充電站點數量70個以上,補齊充電設施短板;開展小批量典型可控場景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提升城市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打通花都數據孤島,初步建立一站式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培育智能共享出行社會生態;通過示范牽引帶動,進一步鞏固汽車產業發展優勢,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及未來智能出行產業集聚,初步構建智能出行區域創新網絡。
第二步,到2025年,區內智能共享出行和空鐵樞紐智能共享出行接駁成為出行主體,機動化出行中的智能共享出行分擔率達到50%以上,投入共享出行的電動汽車達到6000輛。智能公交專用道和智能共享汽車專用道設施完成網絡化布設。端云融合的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和管理平臺全面建成并展開大規模運營。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及未來智能出行產業成為新經濟中堅力量,同步帶動傳統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交通體系和數字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智能共享出行發展需求。
發展策略:按既定戰略目標著力在“三個堅持”上下功夫
按照既定的戰略目標,著力在“三個堅持”上下功夫、見實效,打好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牌。
花都區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框架
(一)堅持示范先行、營造環境。突出“智能+共享”特色,加快推進電動共享汽車的規模化推廣,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區建設。將廣州北站、白云機場打造為智能共享出行示范樞紐。在汽車城、中心區分別劃定約2-4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建設成智能共享出行核心示范區。在上述示范樞紐與核心示范區之間劃定智能共享出行廊道。以空間規劃為引領,構建“兩點兩片一線”的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體系。
花都區共享出行示范區與外部交通出行方式轉化
(二)堅持以人為本,綠色安全。以城市創新發展需求為導向,落實完整街道理念,將智能共享出行與行人、自行車等其他出行群體所需的街道元素統籌考慮,通過重新分配路權,將釋放的私家車空間反哺慢行公共空間。同時,加強針對私家車的交通管理。建立只允許共享出行方式和慢行交通方式進入共享出行示范區,非共享出行方式需要在外圍設立的換乘中心停車換乘共享出行方式。
花都區智能共享交通組織模式
(三)堅持協同融合,共生發展。優先在軌道站點和走廊周邊進行高密度開發,同時,智能公交車和智能共享小汽車可以作為一種有益的支線模式,在傳統公共汽車支線系統需求不足時將周邊較遠端乘客運送至軌道車站,從而發揮TOD策略與智能共享出行結合所產生的協同效用。
六大任務打造智能共享出行城市
(一)加快電動汽車共享的規模化推廣應用
加強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網絡建設。2020年底,區內重點區域內實現形成較高密度、完整的分時租賃服務網絡,投入共享出行的電動汽車數量達到3000輛。2025年底實現全區實現服務半徑為500-800米的分時租賃服務網絡,投入共享出行的電動汽車數量達到6000輛。
完善分時租賃服務能力和充電服務網絡。分時租賃服務能力包括異地還車、充電+租車+車位“三位一體”的設計、24小時無人租還。
2019年實現全方位、全天候滿足居民的出行需求目標,并不斷創新分時租賃服務模式。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智能充電網絡建設,2020年實現區內所有分時租賃充電樁、充電站之間的聯網,每個充電樁應具備網聯功能。
(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城市綜合示范
花都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區交通組織示意圖
通過市場化機制,吸引國內外相關企業和機構共同參與,逐步構建封閉、半開放、全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范區。引入、整合網絡開發、芯片集成、智能控制、信息通訊、傳感定位、影像雷達等軟硬件資源,多方面舉措孵化完善產業鏈,打造集研發、孵化、應用示范、第三方檢測和產業化等于一體的智能汽車和智慧綠色交通運營產業集聚區、示范區。
(三)打造適合智能共享出行的智慧道路
“1+1”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廊道規劃
一方面,建設“1+1”智能共享示范廊道。力爭2019年完成建設一條連接花都汽車城、廣州北站和白云機場的智能共享汽車示范廊道,全長19.5公里。同時,建設一條連接核心區和白云機場的中運量智能公交專用道示范廊道,全長11.5公里,力爭2020年開展運營。
另一方面,建設白云機場和廣州北站智能共享出行示范樞紐。力爭2020年建立以白云機場、廣州北站為交通樞紐的包括軌道、中運量智能公交、智能汽車、普通公交、共享汽車、慢行等多種交通方式,達到零換乘、無縫銜接,快速疏散交通樞紐集聚人群,提供人性化、高效的服務。
(四)逐步建立城市的ICT基礎設施環境
力爭2019年采集智能共享出行運營示范道路數據,構建高精度地圖基礎設施環境。借助廣東省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契機,首先在花都區打通數據孤島,構建共享出行大數據體系,建立一站式一體化的出行服務平臺。
(五)建設世界知名智能共享出行創新網絡
戰略引入國內外優勢資源,重點打造未來智能出行創新中心研發平臺、科技轉化與產業服務平臺,人才培養平臺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驅動系統、V2G、智能網聯汽車車載芯片、智能計算平臺、信息安全等前瞻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構建由智能共享出行創新企業、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用戶、中介、金融機構等共同構成的彼此緊密關聯的區域創新網絡,推動建立基于網絡的智能網聯汽車設計、智能制造和出行服務一體化,率先實現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
(六)外引內聯培育智能網聯汽車和未來智能共享出行產業
按照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共享出行產業集群特點和“產城一體、組團發展”的理念,共規劃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未來智能出行創新中心、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未來智能出行數字化和軟件園、智能共享商務區和智能出行體驗公園等六個功能分區,打造未來智能共享出行產業集聚區。同時,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重點推進花都與珠三角地區重點城市和骨干企業的對接,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