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竹溪縣蔣家堰鎮敖家壩文化大院,院內一樓迎客廳書香茶香彌漫,二樓的民間書畫家正在揮毫抒懷助興,院外展板展陳黨員群眾引路人、脫貧致富帶頭人、扶貧濟困捐助人先進事跡。
大院負責人介紹,敖家壩文化大院采取“文化+農家樂”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年均接待觀光、休閑、體驗的游客10萬余人次,帶動了周邊近2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進入精準扶貧攻堅階段,文化扶貧怎樣加速精準落地、有效落實?17日,省文化廳召集全省市州文化部門負責人、37個貧困縣宣傳部、文化部門負責人匯聚竹溪縣,召開全省文化扶貧工作推進會,提出七大類一系列文化扶貧工作任務。
建設100個特色文化村
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是見效快、效果好的文化扶貧方式。我省貧困地區恰恰是特色文化資源的富集地,全省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有5個在貧困縣、116個中國傳統村落中有97個在貧困縣。
在全面調查分析各個貧困村的文化遺產資源、地理區位條件、產業發展基礎等情況,省文化廳確定采取文化+的發展模式,在全省建設100個特色文化村,挖掘“一紅一綠”文化資源,加強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打造一批鄉村文化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的貧困示范村,培育一批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進一步豐富文化產品供給
文化扶貧,重在引領百姓的精神世界,提振凝聚百姓脫貧致富的精氣神。我省將指導貧困縣專業藝術院團分別打造一臺優秀劇節目,推動貧困縣藝術創作繁榮發展;每年組織以省直文藝院團為主體陣容的演出團隊赴37個貧困縣各開展不少于1場的慰問演出,支持28個國家貧困縣文藝院團每年到所轄鄉鎮演出6場;分期分批為每個貧困縣提供電子圖書,2017年為每個貧困縣配送1萬冊圖書,將長江講壇服務資源延伸到貧困縣。
不斷強化基層文化隊伍
培養造就一支能夠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扶貧工作的關鍵所在。我省將加大文化人才培訓力度,實現對貧困縣各類文化業務骨干培訓的全覆蓋,每個貧困縣培育1個民營文藝院團、10支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隊和100名群眾文藝能人;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培育一批鄉土文化能人;實施好“三區”人才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加大招募選派“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開展文化服務的力度。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雷文潔表示,全省文化系統務必緊扣省委省政府對文化扶貧工作提出的任務部署,著力推動貧困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合格率達標,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著力打造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找準發展活力抓手,真正帶動貧困戶徹底脫貧致富;著力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提振激發脫貧精氣神,做到以文化人拔窮根,努力為實現精準扶貧戰略目標貢獻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