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望著鮮果掛滿枝頭的保康縣過渡灣鎮茶庵村近千畝藍莓基地,襄陽佰蒂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鄧以超對藍莓產業發展充滿信心。而這只是該縣走農業轉型發展之路、深耕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的一個縮影。
位于該縣農產品加工園的“佰蒂”公司創辦人鄧以超,以前從事礦產經營,2010年開始探索走轉型之路,僅茶庵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投資1200萬元,建成2000多畝標準化商品藍莓基地,年產藍莓100萬公斤。藍莓基地不僅成為全縣新型農業的重要基地,更成為該縣農業旅游的示范點。今年5月至8月藍莓成熟期,前來采摘藍莓果的游客預計將超過2萬人次,收入突破200萬元。
據保康縣農業局局長簡由江介紹,佰蒂公司是比較典型的“接二連三”的綠色農業企業。“接二”,就是利用工業資本投入農業、用工業管理的理念管理農業;“連三”,就是把綠色農業導入到第三產業,發展農業觀光旅游,配套建設農家樂等相關配套項目。這一做法已成為保康農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佰蒂公司已發展5000畝藍莓種植基地,通過“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4個專業合作社,1個家庭農場,年產值1.5億元,帶動勞務收入400多萬元。
該縣高效農業“接二連三”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園區向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品牌經營等多功能綜合性“綠色生態型”、“現代復合型”、“產業鏈式”園區轉型。
目前,該縣“四大農業園區”已全面拉開架式。其中,城關農業園區已投產農業企業10家,擴建2家,今年1至4月,園區企業實現產值2.83億元。下半年將逐漸轉型為以農產品及旅游產品高端物流營銷為主的農產品營銷物流園;黃堡農業園規劃建成保康果蔬農產品加工及循環養殖園區;店埡茶葉加工園建成集產品加工、休閑觀光、茶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綜合園區,現有3家規模以上茶葉加工企業入駐,建成茶葉加工廠100多個;中坪現代農業示范園策劃建設成為集生產、示范、科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高端農業園區,其中原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已建成12個設施蔬菜大棚,中坪葛業年實現產值8000萬元。
同時,該縣充分挖掘農耕文化,延長觀光休閑旅游農業產業鏈。在584家星級休閑農家樂的基礎上,重點開發馬橋黃龍觀核桃生態種植、中坪村現代農業園區展示及黃堡大坪村循環養殖、店埡格欄坪村茶鄉風情等各具特色的生態農業示范村。
規劃未來,保康縣再次提出:將由現代農業向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健康綠色農業、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五種類型轉型。特色農業重點做大做強茶葉、核桃、油用牡丹、蔬菜、中藥材和養殖產業;發展生態農業,把農業做成產業做成景區,靠一產業優勢發展二產業、再靠生態優勢發展三產業;發展健康綠色農業,以鄂西現代農業示范園為重點,在馬橋鎮中坪村揚起龍頭,研發品質更優的葛粉、蔬菜等健康食品;發展休閑農業,把農業基地當做景點建,把農村當做景區建,吸引更多的人接受農耕教育,帶動農村發展;設施農業就是在有限的耕地上做文章,高標準建設農業新設施,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推動生態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