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生態園產業如何選擇?這一藍圖在昨日定下框架,將節能環保、高端電子和現代服務業作為三大產業。在市發改局副局長姚鑄銳的主持下,市經信局、外經局、科技局、市委政研室、市委黨校、市社科聯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及市內外相關領域內專家三十多人參加了評審會,專家審議通過了《東莞生態產業園產業選擇專項研究和策略研究》。生態園方面還給未來的三大產業制定了“生態門檻”。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要大于75%
《產業研究》自2011年招標,由深圳北科區域發展研究院的專家組制定,確定思路為建設濕地型、智能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重點發展以節能環保、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為主的高端制造業和以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科技服務為主的高端服務業。
生態園方面還給三大產業設了一個“生態門檻”:要求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不高于4.8噸立方米、新建建筑必須達到東莞市建筑節能標準、工業固廢物綜合利用率需大于9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需大于75%。
園區分三期進行建設
生態園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2006年實施集約開發以來,自2010年起陸續引進5個項目。北科團隊在規劃中預計,園區規劃分三期進行建設,近期為2012-2015年在繼續轉型生態和現有基礎上,保證較為充足的產業用地。
中期為2016-2020年,繼續穩固投放產業用地、擴大產業規模、適度投放居住及配套設施用地,完善園區生活功能。遠期為2012-2030年,遠期開發建設用地應做為戰略預留用地,從錯位競合、組織協調、軟硬環境、體制機制、招商引資等方面部署。
專家附加意見
專家組在評審期間對規劃本身提了建議,尤其要求適當提升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和生態農業地位。東莞市政府副秘書長、東莞生態園工委書記謝錦波表示,會結合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藍圖。
非適度而是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
廖明中(深圳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現在國家將生態建設提到很高的地位,規劃說生態園可以適度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我認為合適的度應該是“大力”。這里的交通與深莞穗的城市中心都很近,可以打造成為一個城市休憩中心,成為都市人群短途休憩的目的地。
鄧宇鵬(東莞理工學院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我們討論了很多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生態園其實有很強的基礎,直接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休閑服務業進行融合。不要小看未來都市生態產業的潛力。
現代服務業要為企業做科技服務
羅彥(中規院深圳分院研究中心主任):規劃有提到,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方向是動漫游戲、工業設計、廣告創意與設計等。現在很多新興的園區都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實際上這種產業的盈利模式很成問題,很多要靠國家補貼。生態園不要去跟這個風。你看園區處在寮步、橫瀝、東坑、企石、石排和茶山六鎮匯合處,就應該要開放式地為這幾個鎮的制造企業服務,瞄準在制造業科技服務這一塊耕耘下去。
工業化要靠城鎮化推動
張玉閣(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經濟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經濟師):規劃對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規劃都很用心,但一個園區工業化的發展,也和城鎮化程度息息相關。園區可以加強城鎮化設計這一快,但是要平衡兩者關系,以防搞著搞著工業園區搞成房地產了。
生態園功能分區
A區:節能環保產業區 用地面積235.7公頃,打造節能裝備,環保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的園中園。
B區: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區 用地面積249.6公頃打造信息、通訊網絡設備的園中園,建設集中配套的宿舍區。
C區:綜合服務區 用地面積157.7公頃,優先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打造生產性服務業中心,成為科技創新產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產型基地,節能環保交易與信息交換中心,適度發展特色商貿,休閑娛樂等服務,打造區域特色消費中心。
D區:教育培訓區 用地面積117.2公頃,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及實習培訓中心,包括東莞理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
E區:文化創意產業區 用地面積46.8公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意孵化基地,文化人員培訓基地,文化產業職業技能訓練中心。
F區:生態休閑旅游區 用地面積1565.5公頃,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科普教育體驗示范基地和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策劃開發高端旅游項目,完善各類旅游配套設施,與周邊鎮區共同規劃旅游資源,近期重點建設現代都市,中央濕地等項目
G區:居住及配套區 用地面積275.7公頃,建設居住區,商業、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類生活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