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在外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國內金融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結構、質量差異鮮明地反映在區域增長格局的變化中,區域經濟呈現一定的分化態勢。從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的穩定性來看,2018年上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包括東南、西南在內的泛珠三角地區是全國經濟增長形勢相對較好的區域,區域內主要省市1-5月份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均值達到8.5%,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資源型經濟特征明顯、增長對投資依賴較高的西北、華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繼續復蘇,但增長引領區域和增長勢頭還不穩固。
整體來看,處于國內發展前沿的東南沿海地區近年來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增長紅利已開始釋放,這部分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50%以上,工業經濟增加值占全國比重55%以上,發揮了全國增長的穩定器作用。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特征是覆蓋工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全面升級,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傳統輕工業領域和勞動密集環節,實行了機器設備對一般勞動力的要素替代,也即“機器換人”,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較好地應對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沖擊。按照一般規律,勞動力成本上升會推動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外轉移。但是通過近年來的“機器換人”,東部沿海地區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環節升級成為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環節。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的布、紙張、化纖等傳統工業品的產量占全國比重不僅沒有下降,有的還有所上升。
二是在電視、冰箱等消費品制造業領域,東部沿海地區通過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實現了產品的功能和質量升級,比如普通彩電升級為智能電視,產品市場份額不斷上升。2017年,東部沿海地區的電視、冰柜產量占全國比重分別為79%、83%,相對于金融危機后的歷史低點都上升了10個百分點左右。
三是在汽車、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東部地區繼續保持乃至擴大領先優勢,產量或產值份額占全國比重進一步上升。
四是近年來通過加大能源投資力度,同時借助于沿海地區資源進口成本較低的區位優勢,提高了原油、汽油、有色金屬等上游工業品在全國的產量比重和區域自給能力。2017年,東部地區原油、汽油產量占全國比重分別達到36.2%、47.6%,相比十年前都有顯著提高。
下半年,在堅持落實中央各項工作部署的同時,要關注部分地區由于政策原因導致結構調整過快、增長失速的風險,要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政策扶持轉型發展困難區域,要以產業鏈接續為重點沿東西向交通干線和江河水道推進內陸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增長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