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無錫市,有一座無中生有、從零起步的特色小鎮:自2015年11月開園到2016年,它已經成績斐然——
總游客人數達400萬,全年收入破6億,入園總人數位居同行業類景區第一,酒店及客棧平均入住率占同類度假小鎮榜首……
這座六成以上毛利、變現堪稱奇觀的小鎮,如今已是中國公認一線景區,它就是靈山小鎮·拈花灣。
拈花灣的建設使得靈山從一個單純的觀光景區,脫變為度假勝地,賦予了其更加完善的休閑功能,提高游客的游覽時間、過夜率和附加消費。同時以“世界級禪意旅居度假目的地”的獨特定位,首創禪意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填補了國內旅游行業禪意文化旅游體驗的空白。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品品這獨特的小鎮案例。
1、小鎮規劃
拈花灣的名字源于佛經中“佛祖拈花,伽葉微笑”的典故。小鎮整體建筑融合了日本奈良和中國江南小鎮的特點,打造出了一種獨有的建筑風格。
從整個小鎮的總體布局來看,拈花灣通過三條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組織,規劃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體功能布局,并配以禪意的命名體系,形成以“五瓣佛蓮”為原型的總平面。
● “五谷”分別為云門谷、竹溪谷、銀杏谷、禪心谷、鹿鳴谷,形似五瓣花瓣,主體功能為涵蓋會議、酒店、度假房產;
● “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灣的核心商業街區;
● “一堂”即胥山大禪堂,位于花干,既是大型禪修體驗場所,也是拈花灣的大型景區標志物。
2、項目設計
竹溪谷、銀杏谷-度假物業禪居區
竹溪谷是整個拈花灣中最具有“禪意旅居”價值的度假山谷。從北往南看,竹溪谷是拈花灣的第四個山谷,是中“五片花瓣”的第四片花瓣。日式獨棟酒店式公寓,安臥山坳,卻視野開闊。
銀杏谷位于靈山小鎮·拈花灣的中部,當年是周邊幾個自然村落的中心,是拈花灣的地理中心。從北往南看,銀杏谷是拈花灣的第三個山谷,是“五片花瓣”的第三片花瓣。
在這個山谷的正中間,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建設者們將她精心保護下來,并圍繞著她的四周,盡可能多地聚集了當地一些歷史遺存,盡可能地保護并傳承這里厚重的文化記憶,銀杏谷因此得名。
禪心谷-佛教論壇會議區
是靈山小鎮·拈花灣從北往南的第二個山谷,是“五片花瓣”的第二片花瓣。這里是世界佛教論壇的永久會址,主要布局有世界佛教論壇會議中心及專屬會議賓館等配套建筑群,禪心谷也因此而得名。舉行每兩年一屆的世界公益慈善論壇。
香月花街-禪意主題商業街區
是一條橫貫南北、網絡東西、聯接五個山谷的小街,在街道的兩邊,是眾多的商鋪。除了出售食品外,商品均跟“禪意”相關。業態包括餐飲、娛樂、休閑服務及酒吧,品類包括茶館、花店、佛教展示等。
特色客棧:
除了商街、客棧、私人會所、配套服務區等固定區塊項目,拈花灣更是在契合主題“禪”上下足了功夫:
為讓游客充分感受別致的禪意風情,還特意請到杭州G20峰會晚會導演沙曉嵐原班人馬,打造相媲美的大型互動實景演出——《禪行》,將五燈湖“花開五葉”燈光水秀進行全新改版,通過鹿鳴谷探幽、琉璃燈海光影、拈花亮塔儀式、新春市集、祈福巡游等,避免了印象系列300萬人大陣容、陰天下雨游客少等弊端,給游客帶去了全新的游賞感受;
舉行抄經、禪食活動,讓人們切身體會禪文化,加深對“禪”的領悟。
舉辦暑期親子活動,如萌寶趣味闖關、魔力泡泡秀,彩塑泥玩,帶娃學做茶藝師等。
3、景觀設計
為了做到空靈的禪意、藝術的質感、天然的美感、竹制品的韻律感、建筑需要的功能性等,小鎮從國內到國外選擇合適的工匠、材料、制法……簡單的籬笆也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最終一個完美的拈花灣普通的竹籬笆搭建共需使用二十九種標準工具,竹絲竹籬笆有四十三道標準工序。
至于拈花灣最不起眼的卻也是營造禪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的苔蘚,則是從臨安、蕭山、天目山、武夷山、湖州、吉安等自然生態極好的山區,經過嚴格選拔而來……
如此用心,拈花灣從里到外都透著股純凈的勁也就不奇怪了。
4、度假地產
同時,小鎮的度假地產也非常值得一提,這可謂是運營變現的重要手段之一:項目的配套房產主要為日式風格的別墅,整體設計得精美而又充滿藝術感。但作為短期居住的度假地產,如果直接賣這么大面積的別墅,可能很長時間都難以消化。因此,小鎮團隊將房型進行了分割,所有房型中40~70平米的小房型占絕對主力。在物業的空置期管理上引入分銷商平臺,讓業主把度假物業的空余時間段委托給分銷平臺,由平臺出租給游客,獲得的租金收益與業主進行分成。設計精美、房型親民、又能有閑時回報的房產,在短期內幾乎一售而空,資金得以迅速增值回籠。
作為典型的城郊游憩型旅游度假地產項目,拈花灣正用他的極致的認真和獨特的寧靜韻味,吸引著每一位游客,也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