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年來,廣安區把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目標,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園區數量大幅增長、園區建設水平大幅提高、農民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提升、科技支撐力度大幅增強、休閑農業得到大幅發展的目標。
——園區數量大幅增長。2012年,廣安區被農業部授予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榮譽稱號。目前,全區啟動建設了區級以上各類農業園區6個,其中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區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各園區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廣泛開展良種引進示范推廣,購置配套先進適用農業機具,有效促進了全區現代農業整體水平提升,在引領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示范帶動效應初顯。全省深化現代農業林業建設工作會、中國柑桔學會學術年會暨廣安市第一屆農博會、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暨品牌建設推進會等多個現場會在該區成功召開。
——園區建設水平大幅提高。按照“布點、連線、成片”標準,圍繞全市“111”工程建設,打破鄉村轄區界線,高標準規劃建設涵蓋龍安、崇望、彭家等8個鄉鎮40個村,面積70平方公里的“111”工程示范區。通過抓點示范、以點促面,全區建成龍安柚產業基地24.5萬畝,糧經復合產業基地26萬畝,優質糧油基地22萬畝,優質水稻面積20萬畝,優質蔬菜基地16萬畝,檸檬基地3.2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萬余畝,蠶桑面積1.5萬畝,形成了抓點連線擴面,梯次滾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農民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提升。通過專合社與農戶持股龍頭企業、訂單農業、保底分紅、土地租賃、二次返利、龍頭企業合同用工、農業保險等多種形式,建立了企業、專合社與農民的緊密利益聯結,實現了業主和農民雙增收。園區居民享受到“吃水不需挑,煮飯不冒煙,耕田不用牛,出門不沾泥,養老、就醫、農作物保險全在家門口”的現代鄉村田園生活。
——科技支撐力度大幅增強。強化新技術集成復合應用,園區擁有植保飛機、大型挖掘機、除草機等機械,園區耕作、施肥、噴藥、采收、運輸每個流程均有農業機械參與,提高了作業效率。園區內綠色防控技術達到100%。探索出了雞、鴨、沼、果循環利用模式,立體循環、雙鏈交叉生態種植模式,秸稈還園覆蓋等生態循環低碳農業發展模式。
——休閑農業得到大幅發展。按照“園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農家變客棧”的理念,通過科學規劃、產業培育等方式,積極打造全區休閑農業產業。精心編制了一批休閑農業發展規劃,鼓勵農業業主發展休閑農業,種植特色蔬菜、水果等,推出品嘗、采摘、攝影、垂釣、戶外運動等活動,實現農旅休閑互動發展。目前全區有興泰、布衣農業、熊氏家庭農場、廣安精彩食界、大地花谷、恒升鎮云水灣等9家初具規模的農旅結合產業基地。2017年,伴閑山莊、熊氏家庭農場被授予省級示范休閑農莊。
據廣安區農業局局長熊虎成介紹,盡管廣安區在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基礎設施配套不夠、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等問題。下一步,該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聚焦龍安柚優勢特色產業,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龍安柚產業,爭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龍安柚)產業園,將龍安柚打造成為中國特色紅心柚第一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