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沈陽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在四川成都開展了戰略發展的全國路演,近百家通用航空、無人機研發與生產、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關于通航產業發展的熱門話題。
路演是一個宣傳自身發展、快速開拓市場、跨區域尋求合作的好方法。通過這樣的活動,成都的通航企業了解到沈陽通航產業發展的特色和規劃,沈陽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也借鑒了不少成都通航好的經驗和做法。通用航空是一種范圍經濟,跨區域合作是充分交流、尋求機遇,深度挖掘各地通航發展潛力的利器。
通航產業的跨區域合作能夠幫助各地豐富發展業態,尋求差異化發展,避免發展模式單一化。近幾年,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持續升溫,市場信心也進一步增強。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26個國家通用航空綜合示范區,進入名單的26座城市都積極行動起來,先后出臺了各自的實施方案。其他有發展潛力的省市也在積極建設通航產業園、通航小鎮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實現差異化發展十分必要。跨區域合作能夠讓各地區取長補短,站在高處放眼全局,再回歸局部謀劃發展。今年初,《貴州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8年~2025年)》明確提出了尋求差異化發展的思路,希望在電動飛機、多用途飛機等領域取得突破。
在通航作業、低空旅游等方面的跨區域合作,能夠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為公眾帶來更便捷的通航服務。在這方面,通航企業的跨區域發展已經不算新鮮事兒了。北大荒通航的航空護林作業面除了覆蓋東北地區外,還延伸至內蒙古、山東等省區;沈陽天翔飛行俱樂部在海南建設了飛行體驗基地。在此基礎上,能否更多探索跨區域合作模式,比如在農林植保作業方面,利用南北區域的季節差異,南北方的通航企業可以互相“支援”航空器、飛行員等資源,擴大業務規模。
當前,通用航空產業既面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挑戰,又迎來行業變革創新的發展機遇。通用航空領域的航電系統、運營管控、市場營銷等都需要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集成應用來實現。在提升智慧化、信息化水平的過程中,跨區域合作也能夠為通航產業鏈條上的各環節提供新思路,推動“通航+互聯網”融合。
通過跨區域合作來挖掘通航產業的發展潛力,是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有效途徑,在加快全國通航產業集聚、集約發展方面將發揮有力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