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眼中,“田園”生活富有詩意。近日,省農業廳、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聯合公布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名單,德州市金魯班有機農業公司、黃河灣漁業景觀園等5單位入選。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以打造快樂農業、培育幸福農民、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產業升級、功能拓展、文化提升為重點,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初步形成了集旅游觀光、生態采摘、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于一體的多元化旅游格局。“入選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名單,讓德州市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致力于打造田園綜合體,加速三產融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產業扶貧,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德州市農業局調研員李俊泉說。
打造田園綜合體,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贏
蘆葦蕩漾,白鷺覓食,波光粼粼的水面不時泛起圈圈漣漪。 9月11日,記者來到剛剛入選“齊魯田園”的齊河縣馬集鎮黃河灣漁業景觀園采訪。“近年來,我們加大投入,致力于打造黃河灣漁業景觀園,目前已初具規模,在這里,游客可乘坐游船游覽黃河灣‘一彎流水接天云,蘆葦深處鶴鳥鳴’的生態景致,也可以在岸邊沙灘休憩,這里既有親近自然的垂釣平臺,又有農家風情的林果采摘園,在湖畔木屋餐廳,還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美食,是集多種景致于一體的理想休閑場所。 ”馬集鎮鎮長侯剛說。
齊河縣黃河灣漁業景觀園原為引黃濟津工程渠首,與黃河相連,生態環境優美,淡水資源豐富,總面積4000畝,有大量的水草和天然餌料,以水系、沙灘、蘆葦為主,種植有白蓮藕、花卉苗木,養殖以黃河鯉魚、黃河甲魚、黃河大閘蟹等“黃河三寶”為主的淡水產品。這里既是“中國河蟹黃河生態養殖基地”,又是山東省水產廳確定的德州市唯一一個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項目翹嘴紅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在改善環境的同時,馬集鎮政府加大投入,致力于打造田園綜合體,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的局面。
一同入選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名單的奧德曼酒莊,同樣也致力于打造田園綜合體。 9月12日,記者到酒莊采訪,葡萄掛滿枝頭,微風拂面,葉兒相擁,一片田園風光。“我們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融合在一起,將園區打造成集生態農業種植、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生態農業觀光于一體的大型生態園區,詮釋生態休閑度假之旅的豐富內涵。 ”酒莊總經理徐義說。奧德曼酒莊大力開展休閑旅游,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建設私家酒窖體驗中心,每年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旅游年收入500萬元。
目前,德州市已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個,山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示范點5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699 個,其中農家樂566個,休閑觀光農園(農莊)109 個,民俗村24 個;休閑觀光農業接待游客43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 億元,利潤總額3.16億元,帶動2.3萬戶農民受益。“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民房變客房,讓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讓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讓富余的勞動力流動起來,讓傳統的文化活躍起來,已成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 ”李俊泉說。
加速三產融合,創造農業發展新動能
秋高氣爽魚兒肥,正是垂釣好時節。9月13日,在陵城區薛莊社區農家魚宴與休閑垂釣處,許多垂釣的游客在岸邊排開一溜漁竿,享受著垂釣的樂趣。“鰱魚、鯉魚、鯽魚,甚至還有甲魚,在這里垂釣收獲頗豐。除了垂釣之外,能與親朋好友在一起,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著室外的美景,還能在農家宴美餐一頓,這才是最高興的事兒。 ”家住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地世紀城的垂釣“發燒友”王旭對記者說。
薛莊社區位于“智圣故里”陵城區的西南部,被馬頰河與岔河交叉環抱,瀕臨仙人湖、得月湖兩大萬畝水面,水源豐富,環境優美。“我們充分發揮淡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觀光、旅游、生態、美食等產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帶動了經濟的發展,讓很多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薛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薛春橋對記者說。
在發展觀光、旅游的同時,薛莊社區采用綠色、無公害養殖模式發展淡水養殖等,創出了“仙人湖魚”綠色品牌,此外,以薛莊社區為主的淡水養殖基地還被省海洋廳認定為“山東省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目前,已擁有養殖水面積達800畝,其中水產業衍生出的農家魚宴40余家、休閑垂釣60余處。薛莊社區充分利用農旅結合的方式,加速了三產的融合發展,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新動能、新途徑。
依托薛莊社區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豐富的濕地、地熱資源,山東愛尚生態旅游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印象大薛莊”美麗鄉村項目,總投資9億元,項目總面積達3936畝,建成后,將形成集特色鄉村旅游創意文化交匯的觀光、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溫泉養生、商貿交易、科技創意文化交流綜合體。目前,新建3000平方米的旅游服務中心已封頂,湖心島南側民俗度假屋已竣工,吸納本村勞動力300余人,帶動旅游收入100余萬元。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沒想到種地還有那么多門道,自從在金魯班有機農業公司接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課程以來,俺不僅更會種地了,還能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幫扶鄉鄰,共同發家致富。 ”齊河縣焦廟鎮張村街村村民賈愛香說。
多年來賈愛香一直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由于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效益一直不穩定。自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展以來,作為專業大戶,賈愛香優先被選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與全縣蔬菜種植大戶一起參加蔬菜種植培訓。通過采取集中培訓、技術輔導和政策扶持等措施,使參加培訓的農民更好地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逐步走向職業化,在提高收入的同時帶動當地農業生產,讓部分新型職業農民真正成為農業生產的技術骨干和農村致富帶頭人。
作為入選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的金魯班有機農業公司,積極與齊河縣農業局合作,搭建田間農業廣播學校基地,定點培養新型職業化農民,實現了課堂與實踐基地相結合,提高了培訓技能,目前已培育職業農民千余人次,走出了一條示范引領、實用有效的新路子,加快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步伐。
在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同時,金魯班有機農業公司依托生產經營業務,不斷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在有機農業生產勞動力密集型的棚區,我們公司雇傭的勞動力全部來自附近村落,直接帶動農戶就業500余人;在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的同時,帶動和輻射周邊村莊民宿行業發展,在旅游高峰期,我們整合周邊村莊閑置房屋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戶增收;此外,還根據當地農業種植生產情況,開展休閑農業,推出土地托管業務,增加周邊村莊農民收入,并吸引濟南及周邊游客在公司體驗農事活動。 ”金魯班有機農業公司總經理助理張翼說。
依托齊河縣旅游行業發展現狀,金魯班有機農業公司結合黃河沿岸景觀帶,以有機農業、健康養生為主題,綜合打造集果蔬采摘、花海觀光、休閑垂釣、有機餐飲、民宿體驗、拓展培訓為一體的旅游產業主體,現已形成有機蔬菜采摘、休閑垂釣、地鍋文化體驗、蒙古風情餐飲、五色花海、休閑垂釣、一分田農耕體驗于一體的旅游產業鏈,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