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什么,我們就發展什么。”18日晚,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長劉毅做客本報融合報道訪談室時表示,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處于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重要節點,將搶抓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新時代要干出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劉毅說,作為珠江西岸門戶,江門將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在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上發揮江門的作用,做出江門新貢獻。
扎實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
劉毅坦言,當前,江門經濟規模不大,發展質量效益不高,發展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江門將堅持‘工業立市’,加快發展實體經濟。”劉毅說,要通過技術改造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新興產業,扎實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加快新項目特別是重大優質工業項目落地。要繼續抓好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力爭今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要通過實施“人才強市十四條”、高標準建設江門“人才島”等舉措,大力引進培育人才。要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把旅游業作為推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
江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有三大優勢
“江門處于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參與大灣區建設有三大優勢。”劉毅說,江門積極主動融入大灣區,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江門三大優勢,劉毅一一道來。一是區位優勢明顯。江門東聯廣佛都市圈和深港經濟圈,與兩大經濟區域的陸路距離均在100公里左右,構成粵港澳大灣區“黃金三角地帶”,是珠三角進入粵西的樞紐門戶。二是開發腹地廣闊。江門是大灣區內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地級市,發展空間廣闊。三是營商和創業創新環境良好,市場主體總量實現快速發展。同時,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等創新創業載體加快建設,將為深化粵港澳在產業、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提供更多空間和路徑。
“總書記來廣東代表團時,了解到江門僑鄉400多萬華僑華人遍布107個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叮囑我們‘一定要發揮好僑胞的作用’。”劉毅說。
重點規劃建設好大廣海灣經濟區
“我們一定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重點規劃建設好大廣海灣經濟區,按照‘以我所有,給你所需’的思路,加快形成互聯互通、全方位對接大灣區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劉毅表示,按照將要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江門將加快規劃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加快大廣海灣經濟區啟動區的開發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銀湖灣濱海新城;依托廣海灣深水港、臨港產業園區,加快海工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著力打造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和循環經濟基地,積極承接珠三角核心區產業投資溢出。
劉毅說,江門市正加快構建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為中心的軌道交通網絡,建議國家謀劃建設深江肇高鐵、南寧至深圳高鐵,完善大灣區高鐵網絡布局,構建起大灣區輻射大西南新的高速鐵路通道,實現大灣區東西兩翼均衡發展。
加快建設深江產業園
“深圳、江門具有形成產業互補、合作關系的良好條件。”劉毅說,隨著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屆時將極大地拉近江門與深圳距離。同時,江門產業基礎相對較好,腹地縱深廣闊,是承接深圳產業投資溢出的理想城市,深江產業聯系的紐帶正在形成。
“為深化深江合作,我市正加快建設規劃面積超2萬畝的深江產業園。”劉毅說,接下來,深江兩市將在以下領域開展重點合作、實現發展共贏。一是充分發揮江門在資源、空間、成本等方面優勢,探索深圳“總部+研發”與江門制造的合作模式。二是結合深圳電子信息、電氣裝備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強在智能終端、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等領域合作。三是加強與深圳在金融、科研、人才、基金、風投、法律、稅務等諸多領域合作,補齊江門生產性服務業這塊短板,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服務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