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今(16)日,記者從重慶市墊江縣衛計委獲悉,今年來,圍繞著“康養墊江”的發展理念,墊江縣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布局“社區養老”,立足中醫特色優勢,打造康養旅游品牌,走出一條大健康產業發展之路。
社會養老:醫養結合 福利院老人健康有保障
墊江縣長安大道旁,走進社會福利養老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5層高的房屋樹立在綠樹間,宛若走進鄰家大院。
正值中午時分,記者在社會福利院的食堂里看到,老人們吃著營養搭配的午餐,其樂融融十分愜意。
“這里住著真的很舒服,每天都有各種活動,在這里你想要的娛樂方式都有,吃得也科學有理。”72歲的劉麗華和老伴在福利院生活了2年,她告訴記者,他們兩口子是把自己家的小房都賣了到這里來住,住著很踏實。“關鍵是看病就診方便呀,旁邊就是診所,每周會有一次體檢,每月還有一次健康養生講座。”
在社會福利院大門口旁邊的透明玻璃房里,便是劉麗華口中的診所。從2015年10月開始,墊江縣社會福利院率先在全國實施醫養結合,與縣中醫院合作,內設針灸、內科、檢驗科等科室,從此老人看病就醫再也不必來回奔波。
“我們這不僅24小時值班,而且一旦發現老人病情嚴重,還開通了綠色通道,優先就診。”墊江縣社會福利院院長高品云說。
據介紹,目前福利院里共設有337個床位,居住了60多個老人,以80多歲居多,每個月收費在1400到1700之間。
社區養老:“互聯網+養老” 為殘障老人帶來溫暖
墊江縣開展醫養結合可不僅僅只有在社會福利院,醫養結合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社區,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機構服務的形式,運用“互聯網+養老”的模式,墊江讓老人、特別是殘障老人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優質的養老福利。
走進天寶社區養老服務站,健身活動室里不少老人正在跳舞健身,在康復理療室里,57歲的譚光芬正在一邊蒸腳,一邊嘮嗑。
“我現在每天都會來這蒸個40多分鐘,感覺很舒服。”譚光芬告訴記者,去年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一條腿三級殘廢,做了截肢手術后便沒有了知覺。“后來我聽說社區里不少人都說蒸腳效果不錯,每天也就10塊藥錢,我也想著也來試試。”
記者在康復理療室里看到,除了蒸腳的設備外,還擺放了針灸按摩儀、胃腸病治療儀等多種康復保健設備。除了收取適當的藥材成本,所有這些設備都供社區居民免費使用。
據介紹,天寶社區養老服務站是今年3月份正式投用,是目前墊江縣唯一的一個社區養老站,服務對象主要以殘疾人、老年人為主。
除了免費提供保健理療服務外,天寶社區并且還會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培訓等服務。如今,每天早上8點過就陸續有老人來康養保?。晃磥?,天寶社區還將探索“互聯網+養老”的模式,自主開發軟件,結合智能穿戴設備,為社區養老的服務提檔升級。
無論是福利院,還是社區養老機構,墊江縣加快建設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縣,在放寬準入、加大投入、創新方式、延展服務上下功夫。
目前,墊江以不同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數量達73%,80%以上老年常住人口能夠享受到不同方式的健康養老服務,形成了“居家、社區、機構”的“9073”(居家養老占90%、社區養老占7%、機構養老占3%)養老格局。
治未病中心:發揮中醫特色 防病于蔚然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里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是說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并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中醫歷來防重于治,因此,治未病便源于中醫的特色理念。
墊江縣是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自2015年設立治未病中心以來,通過與慢病科相結合,短短兩年時間,墊江縣治未病的成效已經走在全市前列。
在墊江縣中醫院體檢中心樓上,治未病中心每天都會接待數十位前來康復理療的市民。
“我是第一次來這里接受治療,最近腰總是疼,聽朋友說推拿還不錯,就想來試試。”正在做推拿按摩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感覺還不錯的,用中醫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也挺靠譜的。”
墊江縣治未病中心醫師程鑫告訴記者,治未病中心以老年人群為重點,開展中醫藥膳食指導、慢性病干預、康復保健等服務,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全部免費,還為他們建立健康數據庫,“現在已有600名老人在我們這建立了數據庫”。
同時,為了最大程度的發揮治未病的效果,從去年3月開始,治未病中心創造性地與慢病科結合,對高血壓、糖年并、高血脂等慢病人群進行中醫的治療,僅一年便實現盈利300多萬。通過創新盈利模式,治未病中心也得以長久持續地發展下去。
據介紹,墊江縣治未病中心現配備有舌面脈診儀,經絡檢測儀,體質辨識系統和針灸、聲療、光療、電療、熱療、磁療等診斷治療設備32臺件,常年為全縣及周邊區縣群眾提供健康管理、體質辨識、健康風險評估,健康教育咨詢和積極的健康干預等中醫藥預防保健康復服務。
康養結合:中醫藥產業鏈條雛形顯現
墊江縣是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通過近三年的發展,中醫藥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中醫藥種植、加工、研發、康養服務的全產業鏈。
墊江是全國丹皮的道地產區,有各中草藥600余種,其中丹皮、天麻、半夏、黃柏、青蒿、瓜蔞、厚樸、川芎、銀花等藥典收錄的大宗藥材品種有150余種。目前,墊江已有牡丹種植基地、天圣藥谷種植示范基地、長龍半夏種植園、仙草園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基地25個,種植丹皮、鐵皮石斛、半夏、板藍根、丹參、金銀花、麥冬等30個中藥材品種,面積達4萬多畝。
在中藥材加工研發方面,墊江擁有天圣制藥和芝草堂藥業兩家本地中藥加工與生產企業,僑東美實業有限公司則與多家單位合作,共同研發鐵皮石斛牡蠣糖片、蜂膠、破壁靈芝孢子粉、復合肽、鐵皮石斛金條、牡丹精油、玫瑰精油等15個中藥產品。天圣制藥集團成功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國家新藥銀參通絡膠囊、小兒肺咳顆粒、地貞顆粒、延參健胃膠囊、靈精膠囊、參芪益肺丸等11個。
中醫藥的產業底蘊為墊江康養旅游創造了條件。目前,墊江縣已形成了以澄溪通集、太平牡丹源、城北中醫藥園區、中華仙草園、牡丹明月山沿線、白家香樟、永安玫瑰、曹回白芍、高安蓮米等種植點、天圣制藥、芝草堂藥業加工、中醫治未病中心的一帶一中心兩企四點的中醫藥產業體系。依托中藥材種植基地,建成了牡丹櫻花世界、樂天花谷、金橋荷園、尚禾玫瑰園等中藥生態旅游觀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