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省政府研究室和市政府聯合舉辦江蘇泰州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高層專家咨詢會,邀請國內部分知名專家學者為《江蘇泰州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方案(討論稿)》把脈問診,對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出謀支招。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鄭焱,市委書記藍紹敏,市委副書記、市長史立軍分別講話。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委宣傳部部長盧佩民分別主持會議。國家有關部委、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及我市領導張國梁、戴勝利、范玲、王東等參加會議。
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圍繞推進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專門明確“支持江蘇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支持江蘇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泰州市編制了《江蘇泰州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方案(討論稿)》。
出席咨詢會的專家均是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和國內著名高校、生物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領導與學者,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大健康產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力和貢獻。與會專家學者對泰州打造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給予充分肯定,并圍繞如何完善《試點方案》提出了積極建議。大家認為,在發展新常態這個大背景下,泰州推進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條件具備,恰逢其時,優勢明顯,前景光明。國務院參事、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津生認為,泰州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產業基礎,都具備了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條件,前景令人期待。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指出,《試點方案》關鍵要突出 “試點”二字,在發展大健康產業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洪偉建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可持續發展為引領,以健康城市建設為依托,以現有產業實力為基礎,建設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的泰州。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蔚東認為,泰州發展大健康產業,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戰略性、是推動國家戰略具體落地的一個窗口。《試點方案》圍繞生命線和幸福線展開,以醫、藥、養、游作為切入點,是一個新的發展范式的探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際剛、北京大學秘書長兼發展規劃部部長楊開忠、中國旅游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徐紅罡建議,把握中國和全球健康產業發展的形勢特點,推動健康與養老、養生、休閑、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自身鮮明的產業特色。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巡視員王來柱、南京大學教學委員會副主任陳洪淵、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公司董事長潘愛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和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梁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長唐旭東、華大基因副總裁蔡志明、海南海藥醫療總裁田佑中、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卡羅琳養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樊炎冰等專家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鄭焱在講話中指出,泰州是享譽中外的中國醫藥名城,生機勃勃,獨具魅力。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階段,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是積極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體現,也是主動遵循發展規律、發揮泰州優勢、迎接健康保健時代、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戰略舉措。下一步,重點要圍繞構建特色鮮明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打造優勢突出的產業發展平臺、形成高效靈活的體制機制,做好“融合、創新、開放、提升”四篇文章,增強大健康產業整體帶動力,提高大健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大健康產業要素集聚力,擴大大健康產業品牌影響力,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藍紹敏在致辭中說,泰州發展大健康產業,是順應長江經濟帶產業定位的戰略選擇,是縮小與發達國家新興產業發展落差的戰略選擇,是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和新經濟增長點的戰略選擇,是貫徹“健康中國”建設新要求的戰略選擇,是策應“一帶一路”戰略,推動高端服務業服務沿線、走向世界的戰略選擇。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不光是發展的使命,也是改革的使命;不光是泰州的使命,也是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使命。今天的高層專家咨詢必將對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對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對“健康中國”建設,產生積極而深遠影響。他希望各位領導專家今后一如既往地關心泰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關心泰州的建設。
史立軍表示,泰州市將充分吸納各位領導專家的意見,進一步豐富完善《試點方案》。同時,加強對大健康產業政策的學習研究,科學規劃大健康產業布局,啟動編制大健康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大力引導市場資源向大健康領域集聚,扎實高效推進全市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