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日前決定開展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突出其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等功能作用,打造現代農業建設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
根據產業園相關因素,中央財政將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認定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給予適當支持。去年,中央財政投入50億元進行專項扶持,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批準創建4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什么?
現代農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范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范圍。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為紐帶,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有效促進農產品增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突出體現農業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各種形式的示范園網絡。
為什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建設生產加工加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
我國農業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如何轉變?總體思路就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手就是“三區三園”,其中重要一個園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
商業運營模式的七大賣點
一賣理念:獨具匠心的理念,是一個項目的靈魂。它雖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卻決定了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并能夠從精神上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旅游者。
二賣品牌:品牌是心靈的烙印,通過品牌,能夠提升項目地的形象,提高地塊的潛在價值,形成巨大的無形資產。
三賣生態:強調的是一種生態環境,一種低碳環保、有機樂活的理念。充分發揮都市農業凈化、美化、綠化環境的作用,為城市輸送新鮮的空氣,建立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業和諧的生態環境,使城市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賣生產:對于農業型休閑莊園,農業仍然是其長期發展的主導產業,應奠定其主導產業的基礎。因此從產業化角度考慮,發展一要脫離初級農產品的發展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二要通過農產品的研發、種植、深加工、包裝、儲藏、物流運輸、銷售等一系列活動實現產業化的發展,形成農莊的核心產業基礎。
五賣生活:開發休閑農莊度假項目并結合休閑地產項目,讓久居都市的游客在鄉野田間享受一種慢節奏、自然品質的生活方式,而這正是市場的需求。
六賣項目:是賣市場升值后形成的溢價區間。這里面積很大,里面有很多具體項目,有些項目做初期開發,然后再把它賣掉,這就是賣市場升值以后的溢價空間。
七賣綜合:形成多產業融合。根據優鮮農業多年研究,農業產業是農業型休閑莊園的核心產業基礎,但不是唯一。休閑農業項目能夠整合資源,向旅游業、地產業等方向發展,實現產業融合。對旅游產業和房地產產業的開發與引入,應遵循“農業為基礎,旅游創品牌,地產求收益”的原則,分期投資,逐步發展。
案例
(一)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泡菜產業園
主要做法:建設大基地,建設大集群,培育大品牌,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利益共享。
經驗啟示:一是產業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農業園區既要堅持“姓農”,也要堅持融合發展;三是只要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傳統產業小泡菜依然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二)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大米產業園
主要做法:集成應用現代科技,推進綠色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組織管理體系。
經驗啟示:主導產業選擇要牢牢把握市場導向這個關鍵,品牌維護與品牌創立同等重要,要充分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
(三)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小龍蝦產業園
主要做法:加強規劃引領,推動產業園合理布局;推進融合發展,加快產業園轉型升級;強化政府主導,建立產業園良性發展機制;
經驗啟示:注重創新驅動和全產業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