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科技蓬勃發展,迎來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已成為全國金融科技投融資最為活躍的地區,石景山區成為其中的重點發展板塊。
2018年10月22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明確提出以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為依托,在石景山區建設銀行保險科技產業集群。2019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提出構建多點支撐、功能完善的金融開放空間格局,石景山區以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級金融產業示范區。
引人關注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石景山將如何打造銀行保險科技產業集群、國家級金融產業示范區?日前,石景山區政府在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共同舉辦了一場以“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金融科技對話沙龍,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區委副書記、區長陳之常表示,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是北京發展現代金融產業格局當中重要布局點,并且在全國服務業對外開放中也應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周西松提到,石景山是一個山水融城之地,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當前,石景山面對新的發展和新城區的定位,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第一個是北京冬奧會舉辦機遇,推動石景山改善基礎設施、重塑品牌形象、促進產業轉型。第二個是新首鋼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機遇,將帶動石景山區創造長安街西延線的新輝煌,實現文化復興、生態復興、產業復興、活力復興為內涵的城市復興。石景山將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國際一流典范的目標,將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打造成為會呼吸的生態園區;主動適應新一代科技變革和積極鼓勵硅谷企業家精神,落地現代金融機構,打造開放、創新、包容、共享、優質的金融生態圈。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表示,目前我國正處于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階段,金融科技作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應將科技創新作為重要的切入點,堅持“高端、綠色”的發展理念,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實現我國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我國金融業開放應實現高端、高水平、高質量的開放水平,硬件設施的完善在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監管理念與監管模式,積極進行監管制度創新,因地制宜地在我國某些地區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完善金融生態提供制度保障。產業園應做好發展規劃,結合全國及北京市的銀行、保險業發展特點,提升園區的政務服務水平,實現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金融科技最大的機遇是技術的發展,最大的挑戰是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所長、研究員張麗平表示,金融科技應該做到負責任的金融科技創新。在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同時要保證安全性,在解決金融風險的同時不能創造更多的更大的新金融風險。針對上面的機遇和挑戰,建議金融科技應當從人、財、物三個方面打造發展環境:第一,與高校或者市場聯合加強培育金融科技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創造交流的平臺和氛圍,加強金融科技領域人才思想的交流,激活市場活力。第二,加強資金政策支持,以政府資金為主、市場資金為主,在金融科技創新不同階段合理發揮好政府引導基金或產業基金的作用。第三,開展監管沙箱試點,找到并識別束縛金融科技創新的痛點,建立金融科技發展優勢。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原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汝芳指出,北京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具備良好的基礎和現實條件。針對石景山金融科技行業發展,他提出“361”發展框架,即三個維度,六項措施,一個保障,并提出金融科技的發展應圍繞賦能金融、賦能產業、賦能城市管理三大方面,將石景山打造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高地,加強應用場景與金融科技技術企業的對接,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加強風險防控。
“目前金融科技發展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未來仍有重大發展機遇和空間。但是金融科技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興行業,在實踐中存在諸多風險敞口和問題。”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建議,金融科技發展應緊緊抓住北京金融科技規劃和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石景山區以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級金融產業示范區的機遇,發揮當地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以創新為特色,聚焦保險科技,吸引具有資金、技術和團隊優勢的保險企業和保險科技子公司聚集發展。打造創新發展和專業服務生態圈。
據悉,石景山區已經集聚了30多家金融科技行業的領軍企業,2018年實現收入達到了42億,同比增長超過30%,今后,石景山區將依托北京保險產業園建設,積極拓展前沿科技在銀行保險行業的應用與實踐,打造國家級金融產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