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韶關市局迅速行動,以服務韶關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為發力點,確保十九大精神在韶關地稅系統落地生根。
一是用好優惠政策,全面為裝備制造企業舒壓減負。針對現有的普惠性和結構性的稅費優惠政策,堅持以產業政策為導向精準施策,共同梳理出裝備制造業涉及的財產行為稅、企業所得稅、少數民族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國際稅收服務、規費等稅費優惠政策共5大方面11項政策。樹立“不落實稅收優惠也是收過頭稅”的理念,使全市裝備制造業企業對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二是優化征管措施,持續為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增力。用足用活印花稅核定征收辦法;從寬從輕統一全市自由裁量權;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國地稅合作辦稅,簡化資料提供,減少辦稅流程,提升辦事效率;把握好社保費擴面征繳與企業實際承受能力之間平衡的原則,在確保完成上級社保擴面任務和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的同時,注重幫助企業降低社保風險和財務負擔,平穩推進社保擴面工作,助力企業發展。
三是提供精準服務,全力為裝備制造企業優化環境。加強宣傳輔導,成立“稅收政策宣講組”上門為裝備制造業企業提供稅收政策服務;強化落實跟蹤,建立裝備制造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臺賬;建立落實反饋機制,定期召開稅企座談會,積極聽取企業對優惠政策落實的反映和訴求;以“雙創園”稅法宣傳示范基地和莞韶園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服務互動平臺為基礎,為裝備制造業創新創業、高新企業培育、認定提供常態化、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加快推動裝備制造業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化;對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采取個性化納稅服務;推進“稅銀互動”“稅保合作”項目,以企業納稅信用等級評價為基礎,通過與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將企業的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能力,緩解裝備制造業融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