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行業同類企業,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多個行業技術空白,是裝備制造企業立足市場、延伸產業鏈,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面對以原材料加工為主的現狀,甘肅制造業要實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需要在重點優勢領域突破發力。
輝煌里的發展短板
在甘肅,制造業有過輝煌的歷史。
從左宗棠成立蘭州制造局到“一五”和“三線”建設,國家在甘肅布局了蘭州石油化工機械廠等制造業企業。此后,逐步建設了蘭州電機廠、天水鍛壓機床廠、天水星火機床廠、蘭州真空設備廠等一大批響當當的企業,這些企業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受制于地域偏僻、觀念落后、人才流失等因素,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甘肅制造業企業依舊停留在原材料加工階段,在中低端市場苦苦掙扎,普遍經營困難。
正因如此,甘肅制造業有一大批企業先后破產,即便是生存下來的,也因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技術人才短缺、產業鏈條較短且處于中低端、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
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是我省制造業一個大品牌,生產涉及智能制造的4個模式。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是能力不足與能力過剩、人才不足與人才過剩、訂單不足與承接能力不足等矛盾。
“現在,我省很多制造業企業與行業內同類企業相比,雖然差距較大,但發展空間也很大。”省上有關領導說。
多方聯動合力突破
依托傳統的優勢項目推進產業發展,是甘肅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基于此,甘肅制造圍繞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大做文章,逐步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端化邁進。目前,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產品、技術獲得突破。
航空裝備上,依托中航蘭飛、中航萬里、甘肅長風等企業,為各類國產飛機配套生產自動駕駛儀、電動舵機、航空電機、機外照明、機載計算機等,多項產品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并以航空軍品發展為根本,積極拓展微電子、民用家電、信息產品、生物工程等領域的民用產品業務。
海洋工程裝備上,蘭石集團適應我國東海、南海等環境,自主研發的半潛式鉆井平臺用15000米鉆井包,促進了我國半潛式鉆井平臺用高端鉆井裝備研發水平。
智能制造方面,依托海紅科技、省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等企業,生產智能通信配電設備、高低壓成套電氣及自動化設備等;依托蘭州高新區、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甘肅伯驪江3D打印有限公司合作建設3D打印智能制造技術產業示范基地。
“目前已建成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設備最為齊全的綜合性3D打印技術服務平臺,并逐步建設3D打印與數據處理中心、快速模具中心等8大中心。”甘肅伯驪江3D打印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琴說,公司致力于把技術成果產業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甘肅還依托建投裝備、蘭州蘭泵、蘭高閥、星火機床等企業,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泵、閥門、數控機床等通用及專用機械裝備。依托蘭州電機、長城電工、中核蘭州鈾濃縮、中核動力等企業,重點發展電工電器、核電設備等電力裝備。
依托節能環保公司、蘭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隴星集團、金橋科技等企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設備。甘肅的大功率系列電力發電機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超長規格臥式車床產品制造技術已居行業領先,多項閥門產品填補了國內閥門行業的技術空白。
省工信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裝備制造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0.07億元,其中電子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98億元,同比增長31.9%,增速位居全省重點支柱產業第一。
發展高端重造輝煌
去年以來,甘肅省針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營造了寬松環境。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甘肅省裝備制造行業智能化工作逐步走向深入,蘭石換熱智能換熱機組、天水二一三智能接觸器均取得階段性突破。省內部分企業紛紛加大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項目建設,智能制造各類模式逐步開始推廣,生產環節的智能化升級工作也逐步由重點裝備骨干企業向中小企業乃至原材料、消費品行業企業延伸。
今年第一季度,甘肅工業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加快,過剩產能逐步淘汰,產品庫存減少,需求市場持續好轉,行業效益逐步回暖。從省內重點裝備制造企業看,企業訂單增加明顯,長城電工和蘭電電機累計訂貨分別增長21.93%和47.6%,蘭石集團新增訂貨和累計訂貨分別增長170.15%和71.9%。
省工信委今年將深入推進石油鉆采及煉化裝備、油田測量及油田水處理成套裝備、種子加工機械、青貯飼料收獲及加工機械、電工電器、高檔數控機床六大方面智能化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石化通用裝備、新能源裝備、電工電器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工程機械、農機裝備、有色、新材料制造、生物醫藥、特色隴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