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市,位于河南西北部,因故城位于沁水之北而得名,自古為豫西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是全國聞名的造紙機械之鄉、玻璃鋼之鄉,歷史上被稱為富庶之地。
在全省經濟集群大力發展的當下,又怎能少得了沁陽?沁陽市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聚區、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信息化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和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優勢區域。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十強產業集聚區。5月3日,鄭州晚報記者一行對該產業集聚區進行了探訪。
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十強產業集聚區
3日上午10時許,從長濟高速柏香出口下高速,向北走約20分鐘的車程,便進入到沁陽市產業集聚區沁北園區。
據了解,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前身為沁陽市沁北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聚區、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信息化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和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優勢區域。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十強產業集聚區。2012年6月,經省發改委正式批準,沁陽市沁南產業園區與沁北產業集聚區合并,成立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形成“一區(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兩園(沁北產業園、沁南產業園)”優勢互補的空間布局。
一路行駛,記者注意到該產業園區屬于開放式園區,所有的企業依照地勢由東向西分布在神農山腳下,中國化工、山西晉煤、北京金隅、河南神火、上海啟舜、內蒙古君正、廣東興發等全國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相繼入駐,每個企業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企業已建好廠房投入生產,有的企業正在火熱的建設中,還有的企業剛開始動工。
晉煤天慶一期明年6月底出產品
在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紀檢書記李愛民的陪同下,我們對產業集聚區內的部分企業進行了走訪。首先我們來到正對著紫黃路的河南晉煤天慶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晉煤天慶公司)。盡管有圍墻圍著,但是里面已建好的辦公樓、管道、高大的罐子等設備遠處就能看到。
“現在看到的是一期,占地1000畝,總投資40億元,2011年10月1日正式開工。”該公司石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整個工程占地3500畝,分為三期,建成后做的是煤炭的深加工項目,通過煤、水、空氣生產液氨、尿素、煤制燃氣。銷售收入可以實現100個億,利稅超10億元。目前進行的是一期項目,主要是基礎項目,提供動力,中間產品,排水,供水、排污等,為二期、三期提供條件。一期工程今年的目標是全部的土建工程完工,設備安裝工程基本結束。明年上半年設備聯動試產,6月底前生產出來第一批產品。
晉煤集團省外第一個全資子公司建在沁陽
作為全國煤化工龍頭企業之一,晉煤集團在全國多個地方建有分廠,但是省外作為全資子公司的,沁陽還是第一家。為什么在沁陽產業集聚區內設立這個分廠?這個分廠在集團發展中又有什么意義呢?
“總部是把這里當成煤化工園區來運營的,是集團總部煤化工板塊的一個重要布局。”石先生告訴記者,集團對該項目的要求是打造一個高端化、循環化、精細化、綠色化的園區,而對他們的要求則是,建好一個項目,開拓一個市場,帶動一批人才,闖出一條路子。“這個園區將是一個產品多樣化的園區,這也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和創新,所以總部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
對于為什么選擇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石先生說,山西有煤但是山西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比較緊張,發展化工一定需要水,建設大項目需要一定的土地,沁陽市具備了這幾個優勢。第一,土地平整,地價比較低廉;第二,水資源比較豐富,這塊有沁河、泹河、蟒河,水源比較充沛;第三,交通優勢,一期工程的西北邊上就是焦作鐵路;第四,市場優勢,整個焦作地區這塊沒有一個大型的化肥企業,這也是市場的一個優勢。
“這個項目投資規模比較大,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5億立方煤燃氣。”石先生說,整個沁陽市產業集聚區沁北區是重型工業企業,生產的5億立方煤燃氣可供整個沁北區內的企業使用;河南省又是個農業大省,生產的尿素就近就可以消化掉,同時,又可以以尿素為產品再進行精細化工,研發氫和硝銨、苯胺工藝技術,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沁北沁南建成九大產業園區
據悉,截至2012年底,沁陽市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達到23.8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8.4平方公里。集聚區2012年主營業收入達到502億元,稅收達到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4.4元;入駐企業400余家,從業人數達到5.2萬。
“沁陽市緊緊圍繞‘創建全省一流產業集聚區,打造全國知名產業,培育超百億企業群體’的戰略目標,打了一場攻堅戰。”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牛中英說,在短短8年內,把萬畝荒坡打造成為全省一流產業集聚區,曾先后獲得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工業園區100強、全國最佳投資服務環境工業園區,河南省先進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招商引資先進產業集聚區、最具產業競爭力產業集聚區,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產業集聚區等榮譽稱號,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十強產業集聚區。
2012年6月1日,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視察后盛贊:“在沁陽看了很高興,今后,政府在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時,要支持產業集群發展。”
近年來,集聚區圍繞能源化工、有色金屬及加工、光電信息、新能源四大主導產業,發展建設了沁北六大產業園區,即現代煤化工、氯堿化工、氯氫化工、鋁及深加工、太陽能光伏材料、復合材料,沁南三大產業園區,即動力儲能、光電信息和太陽能光伏,以及科技孵化、現代物流、綜合服務等配套園區。“預計到2015年,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營業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牛中英說。
依托晉煤集團帶動現代煤化工
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瞄準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積極與國內外大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對接。聘請國內行業知名專家為產業發展顧問,加強產業發展趨勢、科技發展動向等分析研究,結合實際謀劃產業布局、發展重點,包裝招商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在不斷的摸索與研究中,沁陽市產業集聚區摸索出來一條特別的發展道路,循環經濟。
“按照‘以循環經濟模式集聚產業,用生態工業理念營建園區’的總體思路,依托現有產業基礎,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指導思想,目前,集聚區已初步形成現代化工、有色金屬及其加工、光電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在拉寬拉長產業鏈條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說起循環經濟鏈條,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牛中英打開了話匣子,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
牛中英說,在現代煤化工產業鏈條方面,他們依托山西晉城煤業集團總投資100億元,一期投資40億元的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及5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培育現代煤化工產業鏈條,打造中原煤化工基地。
“利用該公司產生的液氨,我們引進了焦作市上源化工有限公司投資2.1億元建設了年產2萬噸氟化氫銨項目;利用尿素產品,可供應河南永威安防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膠黏劑。利用煤制氣產品,可以為產業區內思可達、廣東興發、焯威科技、泓盛精細、碳素等企業實現直接供氣,由于輸氣管線距離短,不僅可以節約建設成本,實現了產品的就地轉化,而且降低了用氣企業的成本,提高了企業效益。”
“不僅整個大的產業鏈是聯動的循環的,我們內部也是聯動的,這個產品線是連在一起的,一動全動。”晉煤天慶公司的負責人說,下一步他們公司還會與園區的化工企業進行聯合,對一些產品進行耦合,合成新的產品,“像我們是煤化工,昊華是氯堿化工,進行深加工可以產生一些新產品,這是我們下一步的規劃,讓循環經濟達到整個沁北區循環經濟的產業鏈條。”
依托氯、堿讓企業循環起來
在氯堿化工產業鏈條方面,該集聚區依托中國昊華集團建成投產的年產44萬噸離子膜燒堿和4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積極培育氯堿化工產業鏈條,利用生產過程中產出的燒堿、聚氯乙烯、鹽酸、液氯、氫氣、電石渣等產品及副產品,積極謀劃其上下游產品,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在昊華宇航公司,記者看到,其廠區東鄰河南尚宇新型能源有限公司,北鄰北京金隅公司。
“這樣布局非常方便他們之間的資源利用,減少企業運輸成本。”牛中英說,他們利用昊華產生的氯氣和氫氣,引進了河南尚宇新型能源有限公司,并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年產8萬噸三氯氫硅項目;利用副產品電石渣,引進了北京金隅建設了年產100萬噸水泥項目;利用排空的氫氣、氯氣、鹽酸,引進海世鴻公司年產8萬噸氯化石蠟項目、鼎鴻公司年產10萬噸氯化石蠟項目、泓盛精細化工年產1萬噸加氫系列產品、焯威公司年產3000噸簡苯二甲酸-5-磺酸鈉項目等總投資11億元組建了氯氫工業園。
興發推動河南省鋁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在鋁及鋁深加工產業鏈條方面,該集聚區招來了行業龍頭廣東興發。“廣東興發鋁業(河南)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的年產10萬噸高檔鋁型材項目建成后,對拉長鋁加工產業鏈條,做好鋁及鋁深加工產業起到帶動作用。”牛中英說。
在光電信息產業鏈方面,沁南園區依托河南思可達、河南納克、河南盈碩、河南大向、睿為視訊等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光電信息產業集群。太陽能光伏產業園區,以完善和發展壯大產業鏈為目標,目前已基本具備太陽能電池用硅材料、太陽能電池片、EVA膠膜、超透光伏玻璃、太陽能電池鋁邊框等光伏組件的生產和研發能力,在應用領域具備儲能型電池、相關產品以及LED封裝、LED照明、LED背光源等產品的生產和研發能力。
未來的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將建成基礎設施完備、產業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美、資源集約節約,具有較強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生態循環型和緊湊復合型產業集聚區,成為沁陽市乃至焦作市城市化進程的助推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動力源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增長極,奮力走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最前列。
按照“以循環經濟模式集聚產業,用生態工業理念營建園區”的總體思路,依托現有產業基礎,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指導思想,目前,集聚區已初步形成現代化工、有色金屬及其加工、光電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在拉寬拉長產業鏈條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沁陽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牛中英
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大玩“產業魔術”
思路清晰,目標宏遠,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發展之始就呈現出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象,也正是基于這種對發展的殷切渴望,沁陽市有的放矢,敢闖敢干,勇于創新,在產業集群培育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沁陽市將產業集聚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轉型提升的突破口,壯大主導產業,完善產業鏈條,轉思路,重提速,促轉型,在荒坡上“搭臺”,唱響了“工業大戲”。
企業由“各自為戰”到配套協作,產業由單一到多元,生產方式由粗到細,發展水平由低到高,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大玩“產業魔術”,通過招商引資拉長拉快產業鏈條,多點支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對于沁陽市產業集聚區來說,土地、產業結構不合理都曾經是制約其長遠發展的難題,土地從哪里來?產業結構如何升級?沁陽的破解方式是集約高效利用土地,一方面科學引導,吸引相關配套企業在空間上的規模集中布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研究分析產業轉移特點,科學編制招商圖譜,嚴把項目入駐質量關,提高投資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多的產業價值。
龍頭帶動,轉型升級,從產業集聚到循環發展,沁陽“轉”出了精彩,也“轉”出了希望。在產業集聚效應作用下,如今的沁陽已悄然蝶變,產業經濟大放光彩,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勇創一流的沁陽不會止步,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潮中,沁陽必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