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實施方案》提出了每個重點工程的細化實施方案,并把問題梳理清楚,把目標進一步明晰,把任務進一步聚焦,系統設計,重點突破,為行業聯合推進落實《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了行動框架和工作指南,以期將《汽車產業中長期規劃》轉化為計劃,把計劃轉化為行動,將規劃引向深入。”日前在上海“2018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開幕式上,《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八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發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進行了主旨發布。
歷時一年六易其稿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中國汽車產業新時期的行動綱領,提出了重點實施的“創新中心建設工程”“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工程”“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應用工程”“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工程”“先進節能環保汽車技術提升工程”“‘汽車+’跨界融合工程”“汽車質量品牌建設工程”和“海外發展工程”。
為將《規劃》切實落到實處,針對這八項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清華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組織和科研院所,成立了8個小組,著手編制《實施方案》。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八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正式發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進行了主旨發布。
據侯福深介紹,《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2017年7月正式啟動。編制過程中,各編制小組針對本領域相關企業和機構開展了大量的調研走訪,以及內部專家論證。其間六易其稿,召開了20多場專題研討論證會,參與討論的專家累計超過300人次。2018年8月《實施方案》的編制和專家評審工作完成,歷時一年。
侯福深表示,發布會后,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還將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清華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協同推進梳理出的2018~2019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地工作;在后續的推進和年度評估工作過程中,還將根據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進展,對其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細化,為《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深入推進不斷做出新貢獻。
目標明晰重點突出
發布會上,侯福深對每項重點工程都做了解讀。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解讀《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八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
汽車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其目標是:
到2025年,汽車戰略咨詢能力顯著增強。汽車產業國家級高端智庫運行機制和工作體系成熟完善,滿足汽車強國建設高端戰略決策咨詢需求;
創新體系全過程、全鏈條、全要素實現互聯互通。創新體系趨于成熟,基本打通和貫穿汽車相關的基礎研究、應用技術和產業化技術研究,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中心高效服務產業技術發展,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創新環境逐步成熟完善。建立起完善的創新政策、法律、法規體系,形成完善的激勵創新的創新環境。
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工程實施方案。總目標是:到2025年,我們要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具體來說: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設定重點攻關的汽車零部件領域及突破目標,按照目標要求逐年突破;
中國品牌零部件全面發展。部分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在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有1~2家企業進入世界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前十,有20家以上企業躋身百強行列;
整零企業協同發展高效順暢。整零企業戰略合作更加緊密,零部件企業在技術研發、質量改進、產品服務等各方面領先布局,支持整車企業創新發展的機制日益完善,協同發展的局面基本建立;
跨行業合作機制有效建立。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跨界協同、集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10個左右跨行業協同創新平臺,零部件綠色設計、制造能力不斷增強,支撐整車實際回收利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際化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骨干零部件企業在全球建立穩固的海外基地,國際產能合作持續深化、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綜合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和產業集群,逐步搶占全球汽車產業鏈中高端。
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應用工程實施方案。其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700萬輛,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規模累計達到5萬輛,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建設加氫站超過500座。具體來說:
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關鍵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成具有國際較強競爭力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整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建成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和加氫基礎設施網絡;
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品牌。提升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國際影響力,統籌利用國內外資源,多維度深層次合作發展,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品牌,具備全球創新引領能力。
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其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具體來說:
核心基礎和關鍵技術自主化取得全面突破。建立技術協同創新體系,完全掌握自動駕駛系統關鍵技術,構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標準框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突破小型化、低成本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的自主化開發技術,實現自動駕駛基礎軟硬件平臺及車載智能操作系統的自主開發;
全產業鏈布局及自主企業培育完成。形成從零部件到整車的智能網聯汽車完整產業鏈體系,建成世界一流的產業集群,5G-V2X無線通信與信息處理、高度自動駕駛、汽車電子和智能交通等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部分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實現自主供應,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和產業生態基本形成。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企業,實現整車或零部件大規模出口或技術輸出,實現人、車和環境設施的智能互聯和數據共享,形成面向智能出行、共享經濟和智慧城市生態的跨行業、多維度的車聯網應用服務體系。
先進節能環保汽車技術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其總目標是:持續加大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推廣,到2025年,我國汽車的節能減排技術水平居于世界先進。具體來說:
乘用車及商用車油耗水平大幅提升。乘用車油耗4.0L/100km,N2、N3類載貨汽車較2015年下降30、35%,客車較2015年下降35~40%;
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全面突破,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汽油機熱效率超過44%,柴油機熱效率超過52%,高壓共軌噴射壓力達到2200bar水平,自主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動力耦合機構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成熟掌握炭纖維工藝并降低成本,全面掌握各項先進后處理技術;
混合動力系統大規模應用,節油水平大幅提升。混合動力車型市場占比達到20%,節油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產品結構得到優化調整。小型車占乘用車銷量比例達到25%,自主品牌節能環保車型市場占比達到45%。
“汽車+”跨界融合工程實施方案。其目標是:到2025年,骨干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全面實現一體化智能轉型,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汽車出行服務成為價值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點方向為:加快推進汽車智能制造,實現汽車制造業與信息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出行及服務網聯化、智能化,建設互聯高效的新型汽車產業生態;加快推進汽車產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構建綠色產品及制造體系。
汽車質量品牌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汽車質量品牌影響力總體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
其中,有1~2家進入世界前五強,質量品牌影響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質量品牌影響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汽車零部件質量品牌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關鍵零部件質量品牌影響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1~2家進入世界前三強;
建成完善的質量法治體系和汽車生產企業(質量)誠信管理體系,建成先進有效的汽車產品質量全面評價體系機制。
海外發展工程實施方案。總目標是:到2025年,2~3家中國品牌整車企業進入全球前10強,在國際市場擁有核心競爭力,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影響力的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集團,使中國汽車零部件批量進入全球汽車采購體系,中國品牌汽車國際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實現全球化發展布局。具體目標包括:
設立中國品牌汽車海外發展基金。多維度、市場化資金保障體系成型,具備對汽車產業進行境外投資、國際并購的資金支持能力;
健全企業國際化服務體系。對汽車企業國際化的各項支撐平臺具備較強的服務和保障能力,更好服務企業的境外投資;
國內外認證標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國際標準互認工作取得重大成效,部分優勢、特色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提升海外產業園多企業海外發展的支撐作用。實現金融、保險等機構,及其他服務機構入駐產業園,形成跨行業支持的產業結構,在支持汽車產業的國際化業務中發揮重大作用;
在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海外區域聯盟和分支機構。在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海外區域聯盟或分支機構,完善海外區域聯盟對汽車產業海外發展的協調和咨詢服務能力,并在聯盟的支持下,幫助主要汽車品牌實現產品和營銷體系在發達國家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