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產物,也是重塑鄉村環境的建設體。當涂縣護河鎮金色田園休閑農業產業園是市、縣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計劃流轉土地5000 畝,計劃投資2.6 億元建設資金,整個產業園按三期規劃為六大功能區,一期項目已基本完成。作為鄉村發展的新業態,通過保護農民就業創業權益、產業發展收益權益、鄉村文化遺產權益、農村生態環境權益,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一個支點。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8 月12 日,走進當涂縣護河鎮金色田園休閑農業產業園,眼前便如宋朝詩人楊萬里詠荷佳句的場景。“這是百畝荷花觀賞園,自7 月29 日舉辦首屆荷花節以來,游客已突破1.5 萬人,剛剛過去的周末,每天僅用餐人數就有300 多人。整個荷花觀賞區分為四個區域,各區域品種分別從浙江、安徽臨泉、中科院武漢研究所引進,花色各異、花期不一、高低錯落,極具觀賞效果。”金色田園休閑農業產業園副經理孫俊介紹。
作為市、縣重點建設項目,百畝荷花觀賞園只是這個田園綜合體的冰山一角。項目計劃流轉土地5000 畝,計劃投資2.6 億元建設資金,整個產業園按三期規劃為六大功能區:農業景觀區,建設荷花塘、向日葵園、采摘園區;休閑娛樂區,建設景點景觀、水上樂園、兒童樂園、垂釣休閑;農產品生產區,建設高標準農田、蔬菜基地、精品果園、休閑農場;養殖區,建設水產養殖區、家禽養殖區;農耕文化區,建設農耕文化展示區、農耕文化體驗區;農副產品銷售區,建設互聯網銷售平臺、直營店。截至目前,一期項目已基本完成,投入7000 多萬元建設資金。包括村落環境及水質治理、農業景觀區、休閑娛樂區、農產品生產區、水產品養殖區的建設。
“田園綜合體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業態,今年還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對此越辦越有信心。”金色田園休閑農業產業園總經理曹宜山告訴記者,他在護河鎮興禾村土生土長,后來拎著一把瓦刀闖世界,在外辦起了建安公司,掘到滿滿一桶金。如今,農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由于現代性因素的持續沖擊,傳統農業日益萎縮,村莊環境缺乏治理,他便決定回鄉創業,打造集循環農業、現代農業、農耕文化、旅游度假、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一期規劃的項目全部由曹宜山個人出資,待一期項目投入運營后,農戶可以自主選擇入股方式,也可以吸引一部分社會其他資本注入,為二、三期規劃的建設提供保障。
“ 這樣的項目,才真正是興鄉富民的好項目。”村民俞和平說,項目流轉的土地沒有改變農業用途,且不會造成工業污染,還給村民們增加了收入。全家12.1 畝土地流轉后,每畝每年流轉費1000 元,比自家種糧收入還高。自己和妻子又被返聘為農業工人,兩人年工資收入8萬多元。目前項目已成功流轉了3000 畝土地,還返聘120 名勞力當農業工人,人均年收入3 萬多元。
由于田園綜合體具有先天的生態特征,項目首先開展了一系列環境整治工作,包括生活污水改道集中處理,修建污水處理站1 座;拆除臟亂茅廁18 個,并按照旅游區標準建設公共廁所3 座;面對臟亂漂浮物滿塘、水質發黑的水域資源,通過將塘水抽干,清除淤泥、種植水草、放養螺螄、定期消毒等各種方式治理水質。同時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指導下,修建涵閘10 座,將周邊水系全面貫通,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將水的PH 值控制在6.8-8.8 之間,通過不斷的改良,將水質治理到可以直接飲用。沿荷塘四周、道路兩側種植各類花草樹木,將原來的廢棄土堆整理翻新,并鋪植草皮,實現了農業景觀化、村莊景區化。
“ 田園綜合體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產物,也是重塑鄉村環境的建設體。”護河鎮黨委書記吳昊說,該鎮正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致力打造“ 美麗水鄉第一站”。除了金色田園外,該鎮還有陸虎農業科技園、糧滿倉農業園等多家田園綜合體。流轉土地最多的達7000 畝,最少的也有上千畝。有政府的支持,投資商的熱情,農民的參與,田園綜合體注定生“ 如夏花”。
記者手記:說到項目建設,一些農業型鄉鎮往往底氣不足,常常興嘆:項目招不來,落不下,留不住。當涂縣護河鎮田園綜合體的異軍突起,為農業型鄉鎮項目建設開辟了一個的嶄新視角,那就是充分發掘自身的資源優勢,全視角掃描產業發展方向,選準符合自身承載能力的項目。田園綜合體今年還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其發展前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