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民建吉林省委提交了 15 件集體提案,每一件提案都經過深入 調研、精心準備,凝聚了廣大民建會員的智慧和力量。受到民建中央高度重視的《關于推進吉林 省特色城鎮發展的建議》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 4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率領民建中央調研組,就培育新 生中小城市來我省進行專題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先后召開三次座談會,聽取了相關情況匯報 以及對中小城市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前往四平市梨樹縣和長白山保護開發區二道白河鎮, 實地考察特色城鎮化建設情況。陳昌智指出,2016 年,民建中央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選定為 黨派重點調研課題,整合黨派各級組織的優勢資源,積極建言獻策,既是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 戰略部署,同時也為有關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為助力新生中小城市建設,民建吉林省委結合我省實際,在進一步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 了《關于推進吉林省特色城鎮發展的建議》。民建吉林省委認為,目前吉林省城鎮經濟正在逐步 調整過程之中,部分城鎮開始顯現出一些特色發展態勢,但普遍面臨著“特而不精”“特而不強” “特而不新”等問題,建議明確發展定位,加強規劃引領。應堅持政府引導、社會推進、內生發 展并舉,傳統特色、技術升級、市場戰略并重,竭力推進特色城鎮形成創新、人才、智慧“三驅 動”,最終形成特色城鎮引領區域科學發展的新格局。切實強化規劃引領,按照城郊鎮、節點鎮、 生態鎮、文化鎮四種分類,統籌做好小城鎮發展規劃。同時,強化市郊型城鎮功能化建設。市郊 型城鎮在積極推動制造業園區發展的同時,在承接城市服務業外延方面做出更加積極的努力,并 在服務業園區建設、智慧城鎮、文化城鎮、衛生城鎮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并突出特色,每個城鎮都 要在特色公共服務方面形成明確定位,促進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形成高水平、特色化的“產城融 合”模式。
民建吉林省委認為,節點型城鎮必須堅持特色發展,主動走“規模化+高端化”之路。應加 大省管縣試點改革力度,賦予更多的節點鎮地縣級行政級別和權力。其他節點城鎮賦予市管鎮待 遇,最大限度消除發展的體制障礙。對于工業產業密集型節點城鎮,要協調好工業組團之間的關 系,加強與區域中心城市產業分工與協作,發揮小城鎮的規模效益與集聚效應。對商貿主導型的 小城鎮,要加大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綜合批發市場等建設力度,促進產業細化、規模化發 展,全面推行互聯網+商貿模式,促進大開放、大市場、大流通、大循環、大發展的新格局的形 成,努力在全國形成影響。
民建吉林省委建議,要突出綠色經濟發展生態型城鎮。東部地區城鎮多以資源型工礦業興鎮, 對自然生態的依賴比較嚴重。今后要抓緊推動這些城鎮產業轉型,不斷向精深加工、資源友好型 產業發展,最大限度節約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一地區自然生態良好的特點,在努力保護自然生態 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生態旅游與人文資源建設相結合、生態養老與體驗式消費相結合、 生態制造與生態服務相結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統一。西部地區草原生態型城鎮首先 要進一步采取“河湖連通”這樣的重大工程性措施,恢復自然生態,促進草原風貌的恢復與發展, 同時結合土地流轉積極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通過發展非農產業實現穩農富農。注重生 態符號開發,推動生態型城鎮改變傳統形象。通過在城鎮設施上加注特色生態標志,培育城鎮特色文化根基,使外來者充分感受城鎮生態特色。應采取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舉措發展文化型城鎮, 堅持根植型發展,主動走“品牌化+產業化”之路。要在全省的視野下制定自身的戰略規劃,尤 其是臨近的城鎮,在文化型城鎮的基本定位,要有突出特色挖掘,防止“千城一面”。如延吉周 邊的民族文化城鎮應重點打造景觀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民族旅游等農業新型產業園區,通化、 白山周邊城鎮應注意抗聯紅色旅游、森林休閑旅游、冬季滑雪等。文化型城鎮建設要強化聯動發 展,在西部可考慮建設草原文化城鎮組團,在東部可考慮規劃朝鮮族文化組團等。通過深化定位 和聯動發展,避免文化型城鎮的惡性競爭,構建多種文化產品,形成區域性文化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