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瀘州工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面對未來產業發展形勢,瀘州的酒業將以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為契機,打造全國最大的以白酒制造為主的產業集群。其傳統化工業也將按照“原料多元化、產業集群化、產品高端化、生產循環化”的發展思路,建設全國重要的循環型化工基地。
編制規劃瀘州酒業面臨競爭壓力
白酒是瀘州形象的第一品牌。規劃編制課題組組長、原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玉英分析,從當前國內國際的經濟形勢來看,未來白酒產業增速或將趨于放緩,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她說:“盡管瀘州的酒業產業發展取得豐碩的成果,但還面臨著產業競爭壓力增大、企業組織結構有待優化、品牌建設滯后、相關配套服務不完善等問題。”
規劃提出了瀘州酒業的轉型思路和目標,酒業轉型要以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為契機,重點發展生物釀造、酒文化創意產業、酒業配套及食品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以白酒制造為主的產業集群。
對于其傳統化工產業,規劃指出要以骨干化工企業為主體,改變過度依賴天然氣的原料結構單一的局面,力爭開發出一批在國際國內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和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建設全國重要的循環型化工基地。
專家意見一致通過還需繼續完善
評審會上,各位專家一致認為規劃與瀘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戰略相適應,對瀘州工業的轉型升級有較大的指導意義,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評審。
各位專家也針對規劃中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規劃結合國內國際形勢,對瀘州的產業發展進行了swot分析(即:把內外環境所形成的機會,風險,優勢,劣勢四個方面的情況,結合起來分析,以尋找制定適合實際情況的經營戰略和策略。)。瀘州作為成渝經濟區中心城市,如何與相鄰城市在產業轉型升級上互動互補,還需進一步細化。”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規劃處副處長李順睿則表示,“規劃對瀘州現有產業基礎分析較透徹,但對有可能形成的新產業增長點分析較少。”
規劃組組長楊玉英在聽完專家的評審意見后,表示將按專家意見對規劃做進一步完善。“主要再加入瀘州各產業發展與國際國內、省內省外的對比分析,以及結合‘十八大’和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新內涵做修改。”
產業布局一帶兩翼三區九園
“瀘州白酒、化工和裝備等優勢產業已成為四川產業空間布局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產業布局仍存在產業集群鏈短、土地利用程度低、園區差異化低等問題。”楊玉英說。
在產業布局上,規劃根據各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按照“港口—園區—城鎮”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布局優化思路,提出了“一帶兩翼三區九園”的產業空間布局總體架構,形成支撐瀘州工業轉型升級的產業空間結構體系。
“一帶”即長江經濟帶;“兩翼”即江南新區和臨港產業物流園區;“三區”指高端產業發展區、承接產業轉移區和資源特色產業區;“九園”即包括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瀘州機械工業集中發展區、瀘州經濟開發區等在內的9個園區。